|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艳:针尖上的舞者,为湘绣一生一事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李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专委会主任。
作品多次作为国礼送给来华访问的异国元首,多次获得中国百花奖金奖。
现有《张家界》《荷塘清趣》《冬雪北国》三幅作品陈列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大会堂。2013年《山兽之君》在香港保利拍出280万港元的刺绣作品最高价格。
而对于李艳来说,湘绣是她一辈子的事业,扎根刺绣三十余载,从少年时期大胆尝试将油画、国画画理与湘绣融合,到带头进行湘绣系列产品的革新探索,结合时代生活与审美,传承和发展湘绣文化。她还有一个梦想——让湘绣走进千家万户,让非遗“活”起来。
一、把湘绣从工艺品做成艺术品
走进李艳大师的工作室,我们立刻就被刺绣作品吸引了目光,比照片看起来更细腻的肤色,栩栩如生的绒毛质感……这种震撼感不看实物,光看图片是无法体会的。
《爱的家园 ·企鹅》
由湖南长沙铜官窑新华联古镇绣珍阁永久收藏
为了达到这种境界,她研发了卷毛针、汗毛针、绒毛针、毛针四种新的针法,与传统湘绣鬅毛针相结合。
李艳早期画作《心爱相随》
谈到和湘绣的缘分,“我本来是艺术系油画专业,大学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工作,从我第一眼看到湘绣时,我就被迷住了。那些丝线和油画颜料一模一样,甚至比油画的颜色还要细。”李艳回忆说。
从那时起,李艳便萌生了想把湘绣由工艺品做成艺术品的想法,为了兑现这一想法,李艳付出了千百倍的心血。
狮、虎是湘绣中最具特色也是难度最大的题材,就拿《山兽之君》来说,仅是老虎的眼睛部分就运用了近百种颜色,从创作到完成耗时近两年。
2013年《山兽之君》
在香港保利拍出280万港元的刺绣作品最高价格
“刺绣语言和别的语言不一样,你要把刺绣的语言表现好,画绣结合很重要。想要把湘绣从国画风转变油画风,不仅要创新蓝本,更要不断开拓针法上面的表现。”
此外,在传承湘绣设计与针法基础上,李艳还开创了画绣结合绣、立体绣、油画全异绣、光影式当代作品等湘绣新品种。
《冬雪北国》,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常委楼
说起立体绣,李艳回忆道:“当时在创作《冬雪北国》时,时间很紧,而作品长7.6米,高3.6米,这样的作品通常需要绣制1年时间才能完成,一棵普通的雾凇树通过工艺设计成原来几倍大,在刺绣时对细节和整体的把控十分之难。为了完美地绣出神韵,我放弃原有把绣片绣一段卷一段平摊着刺绣的模式,把作品立起来,我自己搭着梯子绣。”
《孤寂》
“有人喜欢把艺术奉为圣殿,有人喜欢端坐于艺术的殿堂,远离红尘俗世,闭门守经,以求悟得艺术之大道。我为凡夫俗子,以艺术为平民,艺术源于自然的生活,自然为艺术之大道也。”
双面异绣 《芙蓉锦鲤 》AB面
李艳爱艺术,爱自然,说到自己作品中的艺术完全停不下来,这种爱发自内心,质朴无琢,就连采访前的几分钟,李艳大师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针线,沉浸在创作中。
身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艳可以说是走到了刺绣行业的顶点。而作为一个从事了半辈子湘绣工作的刺绣艺人,她还有一个愿望。
《蝶恋花》
《雁子》
对于人们“中国制造”的说法,她对此感到“很纳闷”。她要的是“中国创造”。为此她把女儿早早地送到了法国,去学产品设计。
二、不要中国制造,要中国创造
如今在李艳的工作室,走的是两条路。一块是收藏品,一块是产业化的刺绣产品。其中李艳负责收藏品的制作,她的作品,往往要花上几年的时间才能绣成一幅。
如此耗费精力制成的作品,满含着她的心血与感情。有藏家带走她作品的时候,她都像是送走了一个自己的孩子,“就这种心态,拿走了我舍不得,但你要留着又没办法运作。”
《百鹤图》
“我的作品都是收藏级的,我女儿说很多人来参观都说好看,但是离90后00后太远了,价格高昂且不具备实用价值。”想要真正意义上的让湘绣走进千家万户,让人们喜欢上湘绣,李艳母女认为首先要让人们接触到湘绣。
提起女儿昌妮,李艳的口吻中透露着一种自豪。“她自幼在湘绣研究所长大,从巴黎留学归来一直帮助我从事湘绣的产品开发。
李艳母女
她对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很较真,对每一个产品都要反复打磨,很多次都是推倒重来。”她将“湘绣”这个高居神坛的词汇融入了她的产品设计里,创造出一系列既有湘绣工艺又有现代生活实用价值的产品。
氛围灯《心心相印》、《举案齐眉》
刺绣的台灯、丝巾、茶叶盒、化妆盒、冰箱贴、糖果盒、领结、车挂饰,甚至刺绣的照片等等,它们以生活必需品的形式存在,却高度保留了湘绣的艺术价值。
迄今为止,她的刺绣作品和一系列文创产品,拿下了不少工美类的大奖,其中不少作品已经销售到了海外。
任何一种“非遗”手艺,无论如今是被供奉在博物馆里,还是人们的书籍里,它们曾经都是为了服务于人类而存在的。只有被看到,才有被喜欢上的可能。
要真正让非遗“活”起来,也就必须还原它作为手艺曾经的价值——用起来。当非遗能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里,才是传承的最有效途径。
三、传承之难
李艳说:“湘绣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刺绣艺术,已拥有了两千五百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先辈留下的累累硕果,我们有责任将其传承下来,并发扬壮大。
我希望湘绣发展成一个涵盖收藏品、装饰品、日用品、旅游品的产业链条,通过市场的运作让她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
《鸟语艳香》
谈到湘绣的传承,李艳表示,“其实现在很多人只要一看到湘绣就觉得很好,想要学习。尽管在招收学徒的标准中明确说明,学习刺绣要热爱,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来。但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有,更多的还是有血缘关系,自己内部的传承。”
也是因为这样,李艳在力求创作更好湘绣作品的同时,也一直对湘绣的传承和发展进行着更深层次的探讨和努力。
《一马当先》
在她看来,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人,培养和发掘青年人才,为湘绣事业的承上启下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生生不息,是她目前的工作重心。
如今将湘绣开发成不同种类的文创衍生品,是她的第一步,未来,李艳希望湘绣行业能通过产业化走进千家万户,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能将这一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