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鲁生调研澳门民间工艺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2021年1月18日至19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赴澳门特别行政区指导《中国民间工艺集成》澳门卷编纂工作,在澳门调研民间工艺。《澳门卷》成员及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部分师生一起参与调研。
18日,在澳门路环街区的船模工坊,调研组一行考察了船模制造及传统工具制作等传统工艺传承发展情况,并与艺人们进行交流。澳门的船舶制造历史久远,工艺特色鲜明,有着厚实的生产和生活基础。潘鲁生在调研中指出,正是因为手艺人的坚守和创新,才使得这一传统技艺在今天仍然有着传承与发展,在今后的编纂工作中务必要深入做好普查、挖掘和整理工作,为工艺文化传承、手工艺产业振兴存续活态“基因”。
随后,调研组考察了澳门路环历史街区谭公庙、天后古庙的石雕、木刻、纸马、香烛、神龛、神像等民间祭俗用具及民俗信仰传承发展情况。据了解,路环历史街区是澳门的“后花园”,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遗产,是澳门民间风俗文化的保留地。谭公庙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庙內仅祀奉潭公神,谭公神诞为农历四月初八,近年来该庙已恢复飘色巡遊民俗文化活动,并上演神功戏贺诞;天后古庙始建时间不晚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是路环最大的庙宇,其建筑规模、祀奉神像数量为路环街区之首,此外其特色鲜明的建筑风格也是该区仅有。在澳门路环历史街区,潘鲁生一行还走访了当地的一些居民,并就妈祖文化信仰、祭祀用具制作等民间信俗、手工技艺的当代传承发展情况,与民间艺人进行了交流。
1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传文化部文体处副处长刁鹏的陪同下,调研组一行考察了澳门博物馆。澳门博物馆于1998年4月19日落成并对外开放,总面积为2800平方米。该馆分为三层,第一层展示了新石器时期至17世纪中叶澳门的历史文明;第二层展示了澳门的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展览内容包括澳门的传统节庆、日常生活习俗、传统手工艺及典型行业等;第三层展示了澳门的当代特色,介绍了当代澳门的各种社会状况。调研中,潘鲁生认真观摩了该馆在展的民间日用金属器皿、陶瓷器具(含外销瓷)、藤草棕柳编器具、砖石木雕祭奉用具、彩扎装潢、商业招幌、传统刺绣用品及服饰、提线木偶等演具、材质各异的传统玩具、家具及各类宅居陈设用品、餐饮厨炊用具等,系统考察了澳门民间金属工艺、陶瓷工艺、雕刻工艺、刺绣工艺、编织工艺、彩扎装潢工艺、家具制作及髹漆工艺等传统技艺的存录与传习情况。之后,潘鲁生一行调研了澳门大三巴哪吒庙的神像与符箓雕版、神像及神龛制作等传统木雕、髹漆工艺,观摩了市政署前地正在展出的民间彩扎装潢艺术。
调研总结时,潘鲁生指出,澳门民间工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具有多样性、交融性、实用性等特点,挖掘、整理、记录、研究澳门的传统民间工艺,是《中国民间工艺集成·澳门卷》编纂工作的主旨任务,这项工作的全面实施对澳门的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工艺振兴、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积极且现实的意义。
转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