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资讯
年画|“美,在山间·在田野·在溪边”乡村儿童艺术工坊
时间:2023-01-23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206      分享:

2023年1月16日,在磐安榉溪杏坛书院举行了今年的木版年画现场拓印活动。下午两点不到,就有许多乡亲闻讯而来,没想来了七八个回村过年的孩子们,现场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榉溪·杏坛书院 年画拓印现场

自然造物·兔年年画板
因为去年举办了五六场木版年画拓印的活动,这一回就省力多了,不用特别交待用多少墨、墨如何刷均匀、滚轮使用技巧等。特别是几个去年认真学习的孩子,这次就成了主力军了。轻车熟路,上手就开始一张张印起来,再一张张摆放到一边晒到太阳的石头沿阶上,晾一会干了就收起来。分发给陆陆续续来到现场领取兔年木版年画的乡亲们。当村民们举着年画,给他们一一拍照留念的时候,年味就越来越浓郁了。

榉溪·杏坛书院 年画拓印现场

因为今年活动一开始就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我们也灵机一动,和来领取年画的每一位爷爷奶奶们说,你们家的孩子在家的话,就让他们过来,自己亲手体验一下木版年画的拓印过程。等回城里了,在家里贴一张自己亲手拓印的兔年木版年画,那多有趣啊。这一宣传,今年活动的主角就变成了村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了。

小朋友在家长的协助下参与拓印

后面过来的孩子,有好几个都还特地问我们能不能多印两张,他们想带到学校,等开学了贴到自己班级里去。每一次活动,在开心愉悦的交流互动中,活动的延伸总是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活动进行到一半,来了一群人,大大小小有十一个人。原来他们一大家子是来榉溪看望老师拜年的,刚好赶上这个活动,几个孩子玩得都顾不上新衣服沾了很多墨汁。当他们一家老小举着年画拍合照的时候,中国人过年喜庆的气氛就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家和家人才是我们过年所有的期盼和希翼所在……



与年画的合影

这一次因为时间太紧张,“自然造物”的兔年木版年画雕版还有地方等着我们用完就寄过去,所以今年现场木版年画拓印活动就只在榉溪杏坛书院做两场活动。当天晚上,几个志愿者小伙伴们吃过饭就来到书院,一口气印到十一点半。第二天一大早,又赶在雕版寄出去之前印了两个小时。总共印了大概五百多张红底黑色墨汁拓印的兔年木版年画,和两百多张白底红色朱砂液拓印的兔年木版年画。


白底红色朱砂液拓印的兔年木版年画

第二天,我们就把这些印制好的兔年木版年画,分发到隔壁磐安大皿古村的乡亲们手里。也给磐安方前和天台龙溪去年参加木版年画拓印活动的乡亲寄去这份兔年的美好祝福。

还有许多乡亲,和我们说回去贴新的年画时,要把去年的虎年木版年画,小心取下来并保存好。说这样一年年的,收藏起来以后就是一套特别有意义的纪念品。好的东西,老百姓都会这样自发地去保护留存,这是文化传承最大的原动力和感人的自觉性,令人赞叹不已。


年画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用于装饰生活环境的一种装饰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春节历来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古代人们以农为立,把春天当作万物更新的征兆,因此在早期年画题材中多与驱邪、祈福等主题密切相关。

在年画中的常以十二生肖之一的身份出现。汉代王充《论衡》说:“卯,兔也。” 十二生肖中的“兔”与十二地支中的 “卯” 对应,组成我们的生肖 “卯兔”。在《说文解字》中,“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描摹了一种草木萌芽的状态,代表着春意与生机。“兔”作为一个美好的字眼,在众多民俗典故、神话传说中都有兔的身影,如在《四世同堂》里,老舍先生描述“京味儿”的兔儿爷:“小兔儿的确作得细致......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的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儿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每一个叶子与花瓣都精心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 “玉兔捣药”,“嫦娥奔月”等传说与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一起织成祭月、拜月等习俗,民俗文化常通过手工艺的形式来呈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生活日用、穿戴服饰、游艺竞技等。作为“用的艺术”“民俗文化”的手工艺中出现大量以兔元素为题材的作品。

泥制兔儿爷
活动合影|2023 欢过玉兔年|“美,在山间·在田野·在溪边”乡村儿童艺术工坊 
“美,在山间·在田野·在溪边” 
 2023乡村美育儿童艺术工坊 
本项目由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美术馆、民艺博物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主办,中国美术学院学工部联合主办,旨在长期关注乡村的文化艺术建设,关爱乡村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的美育启蒙与创造力发展,希望通过普及专业的美育知识与创造力思维启发等系列课程的开展,丰富乡村儿童们的业余艺术生活,同时计划为乡村教师提供艺术摹课公益培训。本项目长期招募艺术专业支教老师与志愿者,欢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加入,携手在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播撒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艺术种子。
(本项目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旅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优秀项目)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美术馆、民艺博物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

联合主办
中国美术学院学工部

协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包豪斯研究院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文化设计研究所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处研工部

志  愿  者  中国美术学院 研究生会
公益支持  
深圳创想公益基金会  
ArtNow·闹艺术美学工作室 
中国美术学院望境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美术馆、民艺博物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处研工部与 参加支教师生执行团队
公共教育:刘一蓝 雪润枝  杨翔  魏梓伦 祝森生 
孙楠 潘婕妤
志愿指导:陶非奇
志愿小编:杨宵 夏丽芷  章书宜 沈晨 徐学文

联合书院
磐安县【榉溪 • 杏坛书院 】 
主理人:卢震
助   理:采方山 

合作支持
浙江自然造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项目支持:仲文

视觉设计:周骊君
小手册材料支持:杭州四色印刷有限公司 陈凯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美术馆、民艺博物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潘天寿纪念馆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

原文载于: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CDM公众号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