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活动 | 扑拓留声:陈旭拓迹艺术作品展在山西大学隆重举行
时间:2025-03-13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0      分享:
2025年3月8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作为指导单位的“扑拓留声——陈旭拓迹艺术作品展”第二季在山西大学美术馆一号展厅开展。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任建新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任建新致辞。

展厅内,一幅近10米的拓迹长卷《东方青韵》让众多参观者驻足停留,21件青铜器错落排布,背景点缀着一个个木活字和车轮。走近看,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夔龙纹清晰可辨,器物的立体感也在深浅不一的拓痕中呈现出来。
“‘拓迹’,源于中国古老的传拓技艺。千年前,古人就用宣纸与墨色,将石碑、器皿上的铭文与纹饰拓印留存。”陈旭介绍说,这门技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的“三维扫描术”。
将三维物体传拓于二维纸面,并创造性的组合排布,是陈旭拓迹艺术的精妙所在。二十多年间,陈旭在平面拓、全形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如将中国传统泼墨画技法融入拓迹创作、尝试不直接接触文物进行移体拓等,创新技法的运用为传统拓迹艺术开辟了新的天地。
拓印不离开技巧,更离不开“笨功夫”。创作《嵩山》系列作品时,陈旭经常天不亮就扛着梯子上山,拿着拓包、蘸着墨小心地在石壁移动,每天抬手拓印上万次,前期采集完成后,还要经干透、拍平、装裱等工序,一幅作品常常要3至6个月才能完成。

一位小观众正在看展。人民网记者 焦搏文摄。

一草一花、一木一石、一砖一瓦,如今陈旭已创作拓迹作品千余幅,作品包括晋商系列、中国古文字系列、中国功夫系列、中国青铜艺术系列、中国石雕艺术系列等,一幅幅作品把时代印记拓下来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展览现场,拓迹艺术更是“实力圈粉”,吸引了许多同学上手体验。在陈旭老师的指导示范下,几位小学生收获了亲手创作的白菜拓迹作品,“让我也试试!”“我也想拓一张!”体验的队伍排成长龙,现场氛围愈加热烈。
从古朴厚重的青铜器到鲜嫩多汁的蔬果,从饱经风雨的巨石到精致典雅的瓷器,54幅拓迹作品题材多样、类型丰富,吸引了不少观众。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俊明,中共山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郭延斌,山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承峰,山西省文联主席葛水平,山西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崔富春,山西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张天才,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王继龙,山西大学副校长郝平,大同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卫国,山西工商学院院长牛三平,以及老艺术家代表赵球、周宗奇、陈为人等。


责任编辑:张书鹏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处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