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手艺·守艺 : 用工业废料点染的艺术之光——2023中国工艺美术科普教育周活动
时间:2023-07-05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79 分享:
毕勤朴的回丝画艺术
主办单位:上海工艺美术学会
举办时间:2023年6月11日至17日
毕勤朴工作照
伴随着都市文化的繁荣昌盛,工艺美术也不断创新发展,孕育出多元新思维和审美的新方向。值此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开展“手艺·守艺——坚定文化自信、点亮精神火炬”2023中国工艺美术科普教育周活动之际,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特别在线推出工艺美术科普专题教育——毕勤朴的回丝画艺术。带领广大工艺美术爱好者共同走近国家二级美术师毕勤朴先生开创的兼具环保理念和工艺美学的回丝画艺术新天地。《聚》
海派文化是伴随近现代工业文明而逐步形成的具有上海地域特色的标志性文化现象。东西方艺术在这里碰撞、交融、迭代、创新,催使一代又一代手工艺人在这片沃土茁壮成长,不断推陈出新,用艺术的生命力点亮生活空间,滋润江南大地。进入新时代,更加激发手工艺人创作热情,心灵手巧的开辟出新的海派艺术领域,经过对新旧材料重新组合,以及新技术的巧炒应用,让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再次触碰,让跨界艺术探索成为可能并登堂入室、走进寻常生活……也由此让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成为城市人精神生活中不一般的新理念、新追求、新主题、新发现。 《和谐之音》
其中经过对工业废弃物的利用和再生,创作出别样的海派纤维艺术,就是当代艺术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毕勤朴先生率先在这块处女地大胆探索、实践,他创意、创作的“回丝画”艺术作品,可谓匠心独运,自成一派,特别具有开创性意义。
“回丝”是富有上海城市发展特征的纺织废料,毕勤朴先生化腐朽为神奇,将回丝化废为宝,作为新的绘画材料,赋予它新的特殊效用,发掘它新的艺术价值。
毕勤朴先生认为:追求美、寻找美,是人的天性,而把美的客体和人类对美的认识和追求加以主观表达和再现,就是一门艺术。“回丝”差不多是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一代城市青年人的共同记忆,熟悉而又陌生。回丝材料足以将时空自然拉回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
选用废弃的“回丝”材料进行绘画艺术创作,既是环保意识、废物利用,也是艺术家对整整两代人被“废弃”青春的缅怀。回丝画艺术作品创作,是毕勤朴先生的一生爱好,也是他工作之余的新的艺术尝试。用厂里捡来的五颜六色的棉纱头拼贴成画,逐步加深对“回丝”特殊效果的认识——它有着工业原生态的美感,抽象又写实,错乱又神秘,可观可触可感…… “回丝”有了它新的归宿,重现艺术之美。《残荷生莲》
毕勤朴先生这样回忆道:爱好美术,是他儿时的兴趣和愿望,从小到大,开心画画,自由自在……三十多年前,他还在出版社做美术编辑,当别人都在用画笔在画布上恣意纵横、创作油画和国画时,他就不想再重复常规的创作路径,开始寻找“突破口”,展示只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形式。传统工艺美术给了他启发,民间文化不但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和突破。于是他把早年进厂时尝试过的用彩色棉纱作画的经验发扬光大,重新开始创作,进行新的调整,尝试新的技法……虽是业余爱好,他却非常投入,把已经掌握的绘画技艺一丝不苟地运用于回丝画创作之中,巧用西画表现技法,又融合中国传统表意文化,逐渐形成一种新颖独特的回丝画艺术语境和艺术效果,呈现出自然材料的特别美感,不同机理效果构成了瑰丽的画面,一个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此诞生。它既有传统韵味,又有当代审美,充满着让人有种惊喜发现的艺术享受。毕勤朴先生的创作理念是:拾起来是艺术,扔掉的是垃圾。这些不起眼的彩色棉纱头,在艺术家眼中就是宝贝,充满想象空间。
在漫长艺术创作道路上,艺术家多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其作品多会呈现鲜明的个人特征。毕勤朴先生另辟蹊径、一枝独秀的回丝画作品,记录了他的探索和成长,观念的转变和提升,个人艺术与美好社会的链接。 《平平安安》
毕勤朴先生获奖作品集锦:
1986年雕塑作品《白鸟》获日本大阪城市国际雕塑展优秀作品奖;
1989年获中国图书装帧设计二等奖;
1993年为上海第一届东亚运动会设计运动员奖牌、证书;
2004年回丝画作品《岁岁平安》,参加法国2004年卢浮宫国际艺术沙龙画展 获作品奖;
2012年回丝画作品《民居》获“巧手赞和谐”——上海职工文化艺术展优秀奖;
2015年回丝画作品《荷韵之声》在2015市民文化节上荣获百名市民手工艺达人作品奖;
2016年回丝画作品《禅荷》在2016市民文化节上荣获百名市民手工艺达人作品奖;
2017年回丝画作品《西域行》荣获“中国梦·劳动美”——上海职工书画展一等奖;
2019年回丝画作品《凌空飞驰》荣获“匠心·江南”——第三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评委提名作品奖;
2021年回丝画作品《聚》《照日深红暖见鱼》荣获“风华百工· 匠心永年”——第四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优秀奖;
2021年回丝画作品《舞动千年》荣获“第十届上海金秋十月工美杯一画一器作品展”优秀奖。
《鸿运》
来源:上海工艺美术学会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