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子勇:工美馆、非遗馆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平台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中国有了首座国家级工艺美术和非遗展示博物馆,这一天我期盼了很多年。这些馆藏瑰宝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体现和延续,一定要好好保存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看到。”2月5日,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馆仪式现场,91岁的著名艺术设计家、教育家常沙娜十分感慨地说。
作为我国“十三五”期间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工程于2019年3月30日奠基,今年1月5日竣工验收,2月6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该馆建筑面积达91126平方米,地上共6层,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西侧毗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东侧坐落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北侧为中国科技馆,南面有中国历史研究院、国家体育场(“鸟巢”)等建筑。它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博物馆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又新增一处代表国家和首都文化形象、彰显新时代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气象的重要地标。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韩子勇就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更好地助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议题接受了《中国民族》杂志专访。
问:在壬寅虎年新春之际,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时,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下简称工美馆、非遗馆)正式落成开馆,可喜可贺。请您介绍一下其建设背景和特色。
韩子勇: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文明是礼乐文明,中华民族历来有记俗采风的美好传统。上下五千年,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华滋繁茂、灿若星海,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厚德载物的历史见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民族民间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发展。1997年,国务院就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2000年以后,伴随全球化进程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化,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利用事业也进入了新阶段。从世界范围来看,联合国先后于2001年通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3年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通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而我国作为这些公约、宣言的发起国、缔约国,一直致力于推进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作为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我国已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国家、省市区、市州、县市区)保护名录。2011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关心、特别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工美馆、非遗馆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从动工奠基到正式开馆,历时近3年,12800块石材、2674块玻璃、1450块金属格栅……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北京市以及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数千名施工人员冒着酷暑严寒,克服疫情影响,同时配合着毗邻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建设进度,终于将一座集传统建筑之美和现代化、智慧化于一体的博物馆呈现在大家面前。
建设我国首座国家级工艺美术和非遗展示博物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生动缩影,是党中央交办的光荣使命、重要任务。场馆圆满竣工、投入使用,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亲自推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汇聚了各部门各方面的群策群力,凝结了广大建设者、劳动者以及工艺美术和非遗工作者的辛勤汗水。
作为收藏、展示我国工艺美术珍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高殿堂的管理者,我们将胸怀“国之大者”、践行初心使命,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工艺美术和非遗展示博物馆,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全面宣传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韩子勇:工美馆、非遗馆的设计理念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发掘和高度凝炼。整体建筑的设计构思汲取了我国古典建筑故宫太和殿的比例关系;建筑平面中轴对称、左右展开,体现了中式传统建筑的中正之美;建筑立面呈三段式,由下至上分石材基座、环形露台、透明平台层以及漂浮的建筑层,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天、地、人,展现了中式建筑传统的和谐之美。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动静结合。场馆顶部展览楼层向外出挑6米,形成凌空的“藏宝阁”造型;建筑内部功能空间设计理念则来源于“藏宝阁”中“百宝箱”的造型和功能,布置动态、静态展示空间,动静结合,全方位展示动态的非遗与静态的工艺美术精品。
光影灵动。场馆的外表面肌理采用暖铜色幕墙材质,图案借鉴我国古典建筑中的花窗和传统博古架的多宝格构图,通过对传统图案的抽象提炼,形成具有工艺美术特色的独特创新纹样。这种金属格栅装饰手法在对室内空间起到有效遮阳效果的同时,镂空的设计也自然呈现出生动的光影变化,使整个建筑更为灵动多姿、活力四射。
古韵之美。在场馆的多功能厅特设了一座传统戏台,既能体现中式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之高超,又能承担非遗项目的演出任务,其整体设计融合京派戏台和赣派乐平戏台的特点,博采众长亦独具韵味。
与时俱进。整体来看,博物馆不仅尊重、彰显传统设计理念,还是一个承续文脉、对接当代的“织体”,具有环保、绿色、节能、安全等特点。比如,在重要安防配置中加入了基于AI分析的大安防系统,借助电子鹰眼的智能识别、自动追踪功能实现火灾阴燃阶段即发现警情;信息化建设让博物馆的各部门不再是信息孤岛,管理中心能做到一屏尽览馆内人员、藏品、展品和设备信息,而通过数据共享,又实现了安防、消防、设备、照明等系统的联动运行和统一管理。同时,馆内全域布放人员、环境、能源、设备运行信息数据采集器及传感器,为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馆毗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上更强调绿色、和谐。不同于大多数博物馆的全封闭式空间,我们还在第四层设计了大型室外环形露台,可供参观者到户外休闲,观赏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周边城市文化集群的景观,享受文化与自然、古老历史与现代城市融为一体的美好。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一瞥
问:工美馆、非遗馆开馆之际,开幕展览“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也拉开帷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往打卡。那么,这次展览在展出内容和展陈形式上都有哪些考量?
韩子勇:开幕展览从我国浩若星海的传统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撷取了一部分具有文化光彩、艺术魅力且形式精致、易于陈列展示的内容,希望以点带面地体现工艺美术和非遗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呈现中华审美风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让观众由此感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个展览分为“大国匠作”“旷古遗音”“万方乐奏”“丝路丹青”“粉墨传奇”“藉器传文”“神州迎春”“盛世重光”八大板块,展出工艺美术、古琴艺术、传统乐器、丝路壁画、中华戏曲、金石篆刻、木版年画、民俗表演等多个门类1298件(套)工艺美术和非遗珍品佳作。这些展品中的80%是第一次面向社会公众展出,大部分是中国艺术研究院70年来积累的珍贵收藏。
在“大国匠作”展厅,玉雕“四大国宝”显得格外亮眼。它们分别是翡翠山子《岱岳奇观》、翡翠花薰《含香聚瑞》、翡翠提梁花篮《群芳揽胜》和翡翠插屏《四海腾欢》。这4件国宝由北京玉器厂于上世纪80年代设计制作,从题材选定、形式设计到全部完成,40多位技艺精湛的大师能手和数十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顾问团队共历时8年,终于矗立起玉雕新高峰。其中,《群芳揽胜》是中国玉器艺术史上最大的花卉作品。
作为经典的传统乐器,古琴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美学精神。在展览的“旷古遗音”板块,晚唐古琴“枯木龙吟”、南宋古琴“鸣凤”等极其珍贵的文物,与钟磬金石、锦瑟瑶琴、青铜响器、笛箫笙竽等一大批传统乐器同场亮相。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这些珍品,还可以戴上耳机聆听《广陵散》《阳春》等优美的古琴曲。
丰富多样的“万方乐奏”板块,则全面呈现了我国传统乐器与器乐文化的风貌。汉唐乐器中的琵琶、筚篥、箜篌、胡琴、唢呐等,见证着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文化乃至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盛况;宋元以来,水乡“丝竹”、竹寨“芦笙”、福建“南音”、新疆“木卡姆”、浙东“闹年锣鼓”、广东“硬弦软弓”等具有鲜明特性的传统器乐文化日益繁盛……从这一板块,可以充分感受到我国各民族同种属乐器的丰富性与关联性。
进入“丝路丹青”板块,观众将从龟兹开始沿丝路东行,穿越4世纪到14世纪的千年时光最终抵达敦煌。此处展出的临摹精品70余件,是我国在泥质地仗壁画临摹、研究方面规模最大、跨度最大的一次集中展示。
此外,观众还可以在“粉墨传奇”板块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在“藉器传文”板块品鉴百位篆刻家以《论语》警句篆刻的百件作品;在“神州迎春”板块欣赏来自天津杨柳青、四川绵竹、福建漳州、河北武强等地缤纷多彩的年画精品。
除了静态的展品展示,我们还在多功能剧场设置了动态展示区域,供非遗项目传承人、表演者等进行展演。展演内容以民间音乐、舞蹈、戏曲和传统体育等非遗项目为主,并开设了有关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等。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这个开幕展还特别设计了冬奥主题的装置景观《从阿勒泰到北京》。这件作品被精心置于馆内中央大厅入口处,其创意来自新疆阿勒泰市墩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北京北海公园等地的传统冰上运动项目。在我国各民族的典籍中,关于冰雪运动的记载十分丰富,冰雪文化非常古老,传统体育、游艺和竞技类非遗项目中就有冰蹴球、冰嬉等。《从阿勒泰到北京》旨在打通古今,连接边疆与首都,呼应国家盛事,为北京冬奥加油鼓劲。
展出的陶瓷作品“直播带货进苗寨” 陈晓根 / 摄
观众用手机拍摄“白蛇传”和“西游记”的木偶形象 陈晓根 / 摄
翡翠花篮《群芳揽胜》展品 侯宇 / 摄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冬奥主题的装置景观《从阿勒泰到北京》 龙慧蕊 / 摄
问:开幕展览可谓精彩纷呈,我们也期待工美馆、非遗馆带给观众更多的惊喜。今后,在助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工美馆、非遗馆将如何更好地发挥重要作用?
韩子勇: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厚德载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正体现出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主要特征。可以说,文化本质上就是共享和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主流主干。和合、和顺、和平、和谐、和美,以及“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等等这些根植于庙堂朝野的底层逻辑观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脉相承的,也深深浸润于我们的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工美馆、非遗馆的展陈体系和话语建构就要始终很好地体现这一点,用心用情用力讲好我国工艺美术故事,讲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开馆之际推出的“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无疑是我们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益尝试。
我们将积极承担起我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鉴定、修复及传承发展的工作;承担起文化艺术珍品的典藏、物态遗产和保护项目的展览陈列、活态遗产和保护项目的展示演出;承担起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公共宣传教育、社会服务工作;承担起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保护接续的数字化采集存储及互联网信息大数据共享工作……总之,就是要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重任。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工美馆和非遗馆的落成,体现了我国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我们要把它利用好、管理好,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生动阐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促进各族群众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不断增进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做展览不仅是为了展示稀有珍品,更重要的是要讲清楚展品背后的文化理念和精神价值,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作为国家级的工美馆、非遗馆,我们诚挚欢迎全国各省区市把更多各民族精彩、厚重的优秀展览内容拿来,在这个更大的舞台上进行展示和传播。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深入梳理和研究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国家四级保护名录里的项目全面、生动地展示出来、传播出去、形成影响,大力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大力推动文化资源与人民、社会、生活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内的有机融合,大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真正把工美馆、非遗馆打造成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平台,让中华文化根深干壮、枝繁叶茂,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