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 | 传统工艺赋能乡村振兴 ——2021年贵州传统工艺振兴研讨会在雷山县召开
时间:2021-04-17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45 分享:
4月17日至18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传统工艺在助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由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指导,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雷山县人民政府主办,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雷山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承办的“2021年贵州传统工艺振兴研讨会”在雷山县召开。
研讨会旨在展现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分享传统工艺创新创业优秀案例,探索传统工艺及文创产业的发展规律与创新模式,寻找省内民族企业与省外企业的协同发展机制,探索东西部协作的工作路径,形成可供参考推广的传统工艺振兴案例,促进贵州传统工艺振兴,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推进乡村振兴进程。研讨会采取实地考察、听取介绍、现场对话、专家研讨等方式举行。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贺国锋,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胡国珍,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卫东,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站长赵罡,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清华大学史论系主任陈岸瑛,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设计学院院长林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保护系主任陈红雨、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龙佑铭,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金海,中共雷山县委书记杨锦春,雷山县人民政府县长袁刚等领导以及省内外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代表等60余人出席研讨会。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范卫东校长与雷山县人民政府袁刚县长签署2021-2025合作协议
*论坛现场二
18日上午9时许,与会人员一行来到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实地参观考察,先后参观走访了麻料村春富银饰工坊和麻料银饰刺绣传习馆。同时,传承人与设计师、企业家代表在麻料村围绕“非遗文创产品创新创意及市场开发”主题展开对话,共同寻求传统工艺振兴路径。 *考察雷山县麻料村非遗工坊18日下午14时,研讨会在雷山县城正式开幕。会上,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胡国珍致辞,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范卫东、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贺国锋先后讲话。雷山县人民政府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在会上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会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代表围绕苗绣及文创产品产业发展、非遗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以及传统工艺助推乡村振兴专题展开研讨。胡国珍副州长在致辞中说,一直以来,黔东南州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积极组织开展非遗申报工作,目前全州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项,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3项72处,其中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20项33处,苗绣、侗族刺绣、苗族蜡染技艺等11个非遗项目入选《中国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同时,着力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实施“十百千万”培训工程,针对银饰、刺绣、蜡染、编制、雕刻等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传承人群,开展研培工作。“十三五”期间,全州累计完成非遗传承人群培训152期7600余人,外派230余人次赴清华大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外高校参加研修研习培训,州级、县级非遗工坊开展拓展培训达5万余人次。黔东南州把非遗人才培训培养、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工作作为推动传统工艺品市场产业升级,推动全州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让传统工艺走进大众生活。*考察雷山县麻料村非遗工坊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范卫东讲话
贺国锋说,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视察,亲切看望各族干部群众,给我们带来了党中央的关怀和慰问。在考察我省毕节市黔西县化屋村时,总书记与当地苗族同胞亲切交流,称赞苗绣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既是事业、又是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次在地方考察调研时为包括传统工艺在内的非遗点赞,对传承保护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推动传统工艺振兴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持续优化保护传承机制,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动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传承好活起来走向世界。贺国锋指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当代价值,围绕“文创+民族文化”开发一批文创商品,做大做强“苗绣”“贵银”等品牌,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持续优化保护传承机制,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以市场化思路研究成立苗绣研究中心,邀请业界人士共同推动苗绣等产业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开拓非遗产品市场空间,推动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好、活起来、走向世界。深化文旅融合,用足用好优秀文化遗产,扎扎实实推进旅游产业化,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带,持续丰富旅游生态和文化内涵,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振兴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创建提升一批活态保护传承工坊、基地和实验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筑发展之魂、兴富民之业,奋力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
据悉,雷山县有“苗绣”、“苗族银饰锻造技艺”、“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名录13项、省级名录15项、州级非遗名录19项、县级非遗名录138项,成为全国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县份;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名、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名、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20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群521名,绣娘、银匠、芦笙演员已接近4万人。该县,抢抓全国首批10个“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的历史机遇,注重培育发展传统工艺品加工企业,光宾银饰、成春非遗、阿妮绣业、锦鸡绣业、银球茶、脚尧茶等品牌不断涌现。建有工艺品加工生产等非遗工坊20家带动就业400余人。同时,立足非遗、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优势,该县全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成功打造了西江景区、郎德景区。十三五期间,全县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累计分别5025.01万人次、432.7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41%和19.86%。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地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增收,走上脱贫致富路,实现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原文编辑黔东南非遗保护中心:王桂珍、韩锐芳、审核:杨勇富
略有调整。
投稿:青年工作委员会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