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金晖 :堕罗钵底至拉玛王朝时期的手工艺及物质文化(二)
时间:2024-03-31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185 分享:
三、阿瑜陀耶王国时期(公元1350年至1767年)14世纪,泰国历史上著名的阿瑜陀耶王国兴起,定都大城府,先后击败了素可泰王国和真腊古国,并于1431年洗劫了吴哥。此外,还与北方的兰纳王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通过一系列的征服,同时也依靠了华人的贸易网络,阿瑜陀耶王国日益繁荣,逐渐取得了泰人的领导权,其统治持续了4个多世纪。17世纪是阿瑜陀耶王国的鼎盛时期,成为东南亚地区的贸易中心,汇集了来自东亚、印度以及中东各地的货物。阿瑜陀耶的王室和贵族阶层热衷于在日常生活和庆祝仪式中使用华丽的珠宝、精美的碗碟以显示自身的地位,同时,也将其作为礼物赠送给其他国家的统治者。纳莱王(1658-1688)和路易十六曾互派使臣,泰国的使团携带了大量的礼物远赴欧洲献给了法国王室。礼物中包括了邻国制造的物品,如来自中国的陶瓷和漆器等,这也显示了泰国王室对中国手工艺的喜爱。相比素可泰时期,阿瑜陀耶在装饰艺术方面更为精美,奠定了泰国艺术的风格,如其后的曼谷王朝,在画工、金工以及木工等领域都保持了阿瑜陀耶的风格和元素。从大城府遗址可以发现,阿瑜陀耶王朝最精彩的工艺是描金(Lai rod nam),从文字的解意来判断,是指通过水洗的金箔装饰方法。根据斯里帕(Slipa Bhirasri)在其著作《泰国漆器》(Thai Lacquer Works)中的描述,泰国的描金工艺大约形成于17世纪,其制作方式与东亚诸国不同,首先需要在器物表面反复髹涂漆层,大多为黑漆,也有一部分为红色或者棕色漆,然后使用针孔拷贝的方法将图形轮廓线拷贝至漆板表面,完成拷贝之后在不需要贴金的部分使用塔玛(Ta Ma)树胶混合雌黄制作的黄色颜料进行遮盖。在这一步骤完成之后再整体涂一层漆并粘贴金箔,等待金箔的底漆完全干燥之后,最后用水将黄色颜料包括其表面的金箔清洗脱离。泰式描金制作的漆器效果精美、细节丰富。据推测,阿瑜陀耶王国的漆艺技术可能来自于中国的移民,最早出现在泰国北部的清迈。历史上,清迈周边有很多部落制作漆器,例如“Khoen”部落。尽管漆艺源自中国,但是泰国工匠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描金工艺,被大量应用于建筑、家具、乐器以及宗教用具等器物上,尤其是被普遍运用于壁画的制作中,壁画的主题大多来自佛教的神话,世俗的主题也经常出现,例如拉玛坚,即泰国版本的罗摩衍那,效果华丽而神秘。描绘菩提树的金漆画,位于兰邦琅寺(Wat Phra That Lampang Luang)的南谭寺(Viharn Nam Tan)。创作于公元1700年至1750年间,成为模印金漆绘画的典范,也是艺术家首次利用祭坛后面的墙壁区域进行创作。(图片来源:Pattana Decha)使用水洗技法在红漆上描金装饰的藏经柜;兰那,公元19世纪,(清迈国家博物馆)阿瑜陀耶时期形成了大量的优秀工匠团体,他们的技艺代代相传,与其它国家不同,古代泰国没有艺术家的概念,高级的手工艺人受到了社会的尊重。阿瑜陀耶城时期的工匠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事实上,很多文献中记载的阿瑜陀耶城时期的工艺已经失传了,直接的原因是1767年的缅甸入侵。根据目前所发现的资料判断,阿瑜陀耶王国的宫廷存在手工艺的管理部门,从流传至今的实物判断,当时的手工艺共分为十个类型:绘画(包括漆画、壁画、版画以及细密画等)、图案、漆艺(包括漆器、螺钿镶嵌、描金以及玻璃马赛克)、木工、雕刻、雕塑、砖雕和灰塑、铸造、铸模以及锻造。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工艺基本囊括了所有的类型和技术手段。四、吞武里王朝和却曼谷王朝时期(公元1767年至今)1767年,阿瑜陀耶王国在缅甸雍籍牙王朝的入侵中灭亡,华人移民的后代郑昭(Phya Tak)继续组织军民进行抵抗,最终驱逐了缅甸军队并建立了吞武里王朝(1667年至1681年)。由于仍然面临缅甸的入侵威胁,吞武里王朝非常重视与中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郑昭多次遣使到达中国,希望保持稳定的朝贡关系。他的努力取得了成功,最终获得了清政府的认可,据《清史稿》记载:“四十六年,郑昭遣使朗丕彩悉呢、霞握抚突等入贡,奏称暹罗自遭缅乱,复土报仇,国人以诏裔无人,推昭为长,遵例贡献。帝嘉之,宴使臣于山高水长。” 此后,中泰两国之间以朝贡为基础,展开了大规模的民间贸易。由于当时的新都吞武里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因此这一时期的中方货物以琉璃瓦等建筑材料为主,同时大批的中国商人、建筑工匠和手工艺人也随之前来,吞武里的中国移民数量随之迅速增长,已经形成了多处华人社区。中国文化的影响也随之进一步扩大,如诗人批耶摩袔奴婆(Phraya Maha Nubhab)曾于1781年随吞武里王朝使团访问中国,根据沿途的见闻,他写下了著名的长诗《广东记行记》,这是吞武里时期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在泰国历史上具有较高的文学和史料价值。1782年,昭披耶却克里发动政变,建立却克里王朝,史称拉玛一世,定都于曼谷,因此也被称为曼谷王朝。拉玛一世建国之后大兴土木建造新都和王宫,全国范围内的工匠都被陆续召集。新都包含了精神生活和世俗生活的空间,大皇宫被作为城市的象征,装饰以描金玻璃马赛克、金黑两色的漆画、华丽的木雕以及螺钿镶嵌。螺钿镶嵌是另一种有可能源自中国的工艺,也被视为漆艺的组成部分,在泰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曾经出现在陀罗钵地王国的神庙装饰中。在阿瑜陀耶王朝的后期,螺钿镶嵌工艺已经发展成熟了,所使用的材料在泰语中被称为“Muk fai”,意思是具有光泽的珍珠母贝,其特征是具有华丽的乳白色的光芒,据称来自泰国湾。螺钿镶嵌工艺在曼谷王朝的早期被广泛使用,大量用于皇家的餐具、礼盒、家具和宗教器皿的装饰,其中最为著名的案例是帕彻独彭皇家大寺院中的卧佛的脚底,制作于拉玛二世时期。另一种非常类似的工艺是玻璃马赛克镶嵌,也是作为漆艺的组成部分,通常被运用于寺庙的墙壁和柱子上,使用各种不同色彩的玻璃材料。刻有娜迦图案的祈愿碑框架,木质上漆镀金,并用玻璃马赛克装饰。难府风格,公元十九世纪上半叶。(难府国家博物馆)拉玛一世统治时期,泰国的金属工艺尤其是金器的制作再次繁荣,其关键的原因是王室的青睐,因为金器满足王室的装饰和奢华的家居,象征着地位和权利,甚至代表了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曼谷王朝的黄金礼仪用品大都是在拉玛一世期间制作的,并被历任国王在加冕仪式中使用。金器的另一项重要用途是为王室的佛像制作不同季节的首饰和服饰,如拉玛一世为皇室佛像制作了两套服饰,其中一套为包括黄金王冠及珠宝装饰的夏季服饰;拉玛三世则完成了一套由黄金珐琅披肩、镶嵌红宝石的冬季服饰。此外,王室的金器中还出现了黑金镶嵌的工艺,这应该是来自葡萄牙的一种工艺,也有可能是通过波斯地区途径印度传播而来的。装烟草的漆盒
木雕一直是泰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最为重要的手工艺之一,事实上,传统的泰式建筑本身就是卓越的木工作品,尤其是王室和寺庙的建筑都大量使用木雕装饰,其精美和优雅令人印象深刻。由于气候的原因,阿瑜陀耶城王朝之前的木雕目前几乎没有被发现,而曼谷王朝早期的木雕则大多保留至今。1882年,卡尔·伯克(Carl Bock)在泰国旅行笔记中写到,“木雕是最受欢迎的职业,在该领域充分展现了技术和艺术,国家的统治者及王族长期雇佣数量众多的工匠进行装饰品的制作,尽管我担心(工匠)的技术和时间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 曼谷王朝的木雕材料通常是柚木,因为这种木材可以防止虫蛀和持久保存,但是其他一些木材也同样被大量使用,例如用于三角墙和门板。值得注意的是,泰国的木雕通常与漆艺结合,如描金、螺钿镶嵌、玻璃马赛克镶嵌等,在装饰和保护两个角度都堪称完美。王室的交通工具,如游船和车轿也以同样的工艺制作并装饰,从而显示了高贵的地位。1855年,英国外交官约翰·博朗(John Bowring)赴泰国与拉玛四世会晤,他记录了所见到的王室船只,“船头装饰以描金的工艺和神像,两面旗帜象巨大的装饰羽翼,靠近船尾部分是高起覆盖地毯的宝座,上面摆放着红色和金色的靠垫。最为华丽的游船属于国王,装饰以数以百计的工艺。” 目前陈列在曼谷国家博物馆、建造于1911年金天鹅游船,是曼谷王朝早期王室游船的复制品,大约长46米,由一整根柚木制成,船头雕刻了哈姆萨的形象,这是传说中梵天的神秘座骑,船体使用了描金和马赛克镶嵌。车轿也是皇家的运输工具,通常在葬礼中使用,拉着白檀木制作的棺椁前往火葬地点,因此车轿主要雕刻了印度教的神灵,象征了国王的半神地位。目前国家博物馆也保存了一辆王室圣车,大约重达40吨。除了建筑和交通工具,木雕在家具中更是占据了主要地位。丰富的装饰细节是这一时期木雕的显著特征,工匠们需要具有高超的技艺和无限的耐心。最有特点是家具是泰式的橱柜,橱柜由底部向上方倾斜,往往以黑漆描金装饰,在拥有者去世后往往被捐献给寺庙,用于储存佛经和其他宗教用品。繁复的图像往往覆盖了物体的所有表面,主题包括自然元素如花卉、植物以及众多印度教的神话内容。继素可泰时期之后,瓷器再度受到了曼谷王朝的青睐。弗洛伦斯·凯蒂(Florence Caddy)作为萨瑟兰公爵的客人于1889年访问曼谷,她在回忆中提到,在曼谷的市场上没有发现彩瓷,而她在出席拉玛五世的宴会上发现了珐琅彩的瓷器,这些瓷器的图案是佛像和莲花,并且与中国和波斯的风格不同,是典型的泰国风格。相对于素可泰时期,阿瑜陀耶时期的陶瓷生产已经衰落了。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阿瑜陀耶早期工匠生产了多彩的陶器,被称为“五彩陶”(Bencharong)。这个名称来自梵文“Panch”,意思是“5”。曼谷王朝的王室和贵族则是从中国直接购买精美的五彩瓷,在17世纪,中国生产了高质量的并具有泰国风格外销瓷器。为泰国生产的外销瓷图案包括旋转火焰和泰国风格的神话人物等,通常是以黑色为底,泰国王室的订件最多,大多是日用器皿,如碗、盘和水壶等。中国输往泰国的外销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了镀金工艺(Lai Nam Thong),将金箔贴在瓷器上以显示奢华。镀金瓷器通常是王室定制的,如拉玛二世的一位王后就曾定制了一套。王室出于对订制瓷器的重视,有时会派遣泰国的工匠至中国监督制造过程。拉玛三世时期,五彩瓷的进口逐渐衰落,部分原因是道光皇帝暂时停止了皇家陶瓷的定制而导致景德镇窑炉的大量减少,直到拉玛五世时期才重新恢复。据记载,拉玛五世定制了部分镀金的陶瓷餐具,也许正是弗洛伦斯·凯蒂在宴会中所见到的,那精美装饰和金色光芒令她赞叹不已。来自帕安窑,盘子上装饰着雕花图案;直径27.5厘米。(Piyasvasti博士和Anik Amranand夫人收藏)
事实上,在曼谷王朝建立之后,不仅是王室、贵族,富裕的阶层和无数的寺庙也非常热衷于精美的手工艺奢侈品以彰显其社会地位。在吞武里王朝的中国风格也被却克里的统治者所继承,在拉玛三世的统治时期,中国元素普遍盛行,并与泰国的传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雕花床和狮爪形状的椅脚等都是典型的案例。1889年,泰国大臣批耶初地拉查硕提田·挫迪咖萨田带领中国商人建造了一座中国宫殿——威哈甲隆殿(天明殿)并献给拉玛五世国王。这座大殿为中国南方传统样式的木结构建筑,所有的材料和陈设品都是从中国运来的。大殿中间摆放着御座宝案,二层的房间内有中国样式的龙床,书房内悬挂着身穿清朝皇帝龙袍的国王巨幅画像。可以说,天明殿是曼谷王朝“中国风格”的象征。历史上,由于地缘政治和地理位置的因素,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从文化方面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受中国影响较大、属于儒家文化圈的越南;二是受古印度影响较大、属于佛教和印度教文化圈的缅甸、泰国和柬埔寨等国,这也是东南亚早期国家的形成和意识形态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两种文化类型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生活方式互相影响和融合,从而形成了东南亚地区独特的面貌。从传统手工艺的视角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则与中国存在着更为密切的渊源。班清文化的考古发现就已经显示了中国手工艺技术的影响,而泰人建立政权之后,自素可泰王国的陶瓷和纺织品、阿瑜陀耶王国的描金和螺钿镶嵌直至吞武里和曼谷王朝的“中国风格”,无不显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术和装饰风格存在的强大及持续的影响力。目前,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非遗保护的背景下,对此领域展开研究,可以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和技术在全球的传播及演变,并对中国当代的非遗保护和国际学术交流形成诸多的启示,因此具有多重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作者:
金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闽江学院美术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文化艺术专委会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