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骥才:潘鲁生的民艺世界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专家名师
评论 | 冯骥才:潘鲁生的民艺世界
时间:2024-01-06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30      分享:

此文为冯骥才先生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走进田野——潘鲁生艺术特展”所作序言。


2021年10月,冯骥才先生与潘鲁生在广东顺德清晖园考察广绣 。

“走进田野——潘鲁生艺术特展”于2023年12月31日——2024年2月25日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行。


冯骥才:潘鲁生的民艺世界


一个别开生面的文化与艺术展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关注。它既是一个民间艺术与民俗文物的珍品展,也是一个充满民间意蕴与审美情感的艺术创作展,还是一个卷帙繁盛、硕果累累的个人研究成果展。展览的主人是著名的学者、教授、艺术家潘鲁生。然而他为什么要把这三个展览内容放在一起。这因为,这三个内容紧紧纠缠了他的大半生;还因为它们互为关联,互为根脉,互为因果,缺一不可,是一个独特的精神整体。
对于一个民间工作者,民间文化之珍品不是一般意义的藏品,而是民间大地上的精华,是老百姓生活渴望的审美表现,也是历史与文化不可或缺的见证。可是,不是任何人都能看到它们的价值与意义。惟有民间文化的挚爱者,才会见之动心,悉心存惜。故而,几十年里行走在田野中的潘鲁生,一直在关注和拾掇这些将要消泯的文化遗珍。在他的民艺世界里,这些民间珍品是他与大地文化真挚的定情之信物。单是他收藏的各地的无所不包的民俗文物,就可以丰满地复原起中华大地传统的生活景象。
对于一位文化学者,都知道民间文化没有文献,也没有理论。通过田野调查,为长久以来自发生长、自生自灭的农耕文化建立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是极其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当代文明的转型中,这项工作具有紧迫性和使命性。为此潘鲁生一边深入于田野调查,一边埋头于案头研究。他是“民艺学”学科理论卓有成就的建设者。他为全国各地民间艺术编著了大量的文档与图典。他还致力于时代性问题研究的理论文章,以推动民间文艺的繁荣与健康的发展。
对于一位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也加入到他的民艺世界中来。一方面他将民间的材料与制作方法引入他艺术的构造,给精英作品注入了乡土的亲切;一方面他使用现代语汇把民间传统讲述给年轻的一代,换来了理解与惊喜。他这些出色的作品在传统转化和时代创新方面带给我们以启示。传统的积淀,理论的建造,文化的创新,这三方面结合起来,是潘鲁生浑然一体的民艺世界。
这个世界里最重要的是他的民间立场。民间的立场就是老百姓的立场,中华文化的立场。所以他一直站在民间、田野、大地中。只有人在民间、心在民间,他的学术才充满活力;只有深爱民间、心爱民间,他才会不断地呼吁“到民间去!”;只有和自己的人民与文化在一起,才称得上真正的学者。希望我们都从这个展览获得启示。



2002年4月,陪同冯骥才先生考察济南龙虎塔石刻艺术。

2002年10月,冯骥才、乌丙安、潘鲁生等“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组成员在山西榆次进行采样调研。

2007年5月,冯骥才先生出席“当代·民间——潘鲁生当代艺术与民艺文献展”。

2011年1月,冯骥才先生出席“手艺农村――潘鲁生主持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成果展”。


2013年6月,在天津大学出席“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

2013年11月,冯骥才先生参观中国民艺博物馆。

2015年6月,冯骥才、潘鲁生等学者在山西榆次后沟村参加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巡礼活动。

2015年10月,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出席徐志摩铜像落成仪式。

2021年10月,冯骥才先生与潘鲁生在广东顺德调研广绣。

2023年10月,冯骥才先生与潘鲁生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