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履生:博物馆与城市文化资源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博物馆、美术馆中的展览是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也是城市活力的重要体现。因此,一座城市中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如何利用展览来激发城市的活力,来服务于城市的文化建设以及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毫无疑问,博物馆和美术馆中的展览是由其拥有的以藏品为主的资源所决定的,这是博物馆、美术馆的基本规律。
因为博物馆、美术馆不管举办什么样的展览,都和自己的藏品以及它的资源所关联。如果博物馆的资源非常的丰富,像卢浮宫那样能够用荷兰画家维米尔的大展来化解2016年因枪击事件带来的公共文化危机,表现出了博物馆在城市中独特的化解危机的能力。但是,并不是每一座城市的博物馆、美术馆都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包括巴黎;但也不代表有了资源就能够积极运用好这些资源,发挥它最大的社会效益。所以,今天看到上海的博物馆、美术馆中有众多的展览此起彼伏的出现在这座城市中的时候,所带来的不仅是人们在观展过程中的享受,还带来了人们饭余茶后的议论,更重要的还有城市在国内的文化影响力。
城市中一定数量和很高质量的展览活动,对于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尤为重要。中国一线城市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活力,往往让二三线城市感到很羡慕。因为城市中整体的展览状态能够反映出城市的实力,其中的文化资源、场馆规模以及运营经费都具体支撑了展览活动。即使在藏品资源不足的城市中,博物馆、美术馆依然可以利用资源的调配,利用交流和藏品的租借以及利用其他多种手段,也能够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如上海今年以来举办了一系列的国外博物馆藏品的展览,甚至有的还签订了5年的展览合作协议,这都说明了城市对文化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是想方设法解决城市文化资源不足而采取的一些积极有效的手段。显然,对于中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来说,资源的欠缺主要表现在没有或少有西方艺术的藏品,而现在观众普遍的热情都聚焦在从文艺复兴到印象派以来的西方艺术发展史上,更集中在名馆、名家、名作之上。所以,上海博物馆自筹资金连续举办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展,其中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创下展期98天、观众42万人次的空前纪录。而正在展出的“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又在掀起一股新的热潮。
上海的城市文化活力以公立博物馆、美术馆为引领,其中区一级的如浦东美术馆成为新势力,从2022年举办来自泰特美术馆的“欧普与动态艺术馆藏品展”“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以来,也成为城市文化活力的重要因子。关键是,上海的私立美术馆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不仅是中国之最,是上海这座城市的骄傲,也是城市的活力所在。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喜马拉雅美术馆、宝龙美术馆、西岸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明圆美术馆等,以及处于保税区的劳伦斯·库特纳美术馆,都构成了上海的博物馆、美术馆群落,其中像龙美术馆先后举办的“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美国)、“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日本)等引进的展览,都是轰动一时。
未知的旅程,2016/2021,金属框架、红色线,展览现场图:“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2021
有了引进展览这样一种方法,所带来的是城市中的博物馆、美术馆展览的不断更新,而当很多观众蜂拥而至出现在博物馆、美术馆中的时候,它就像流动的血脉一样使城市“活起来”。业内常常谈论“活起来”,却错误地理解了“活起来”,认为“活起来”就是“动起来”,因此,出现了把一些文物或艺术作品用动画的形式来呈现的潮流。实际上,“活起来”的本质是让博物馆、美术馆的资源能够活起来。因为资源客观存在着不均衡,包括在不同城市之间,同一城市的不同博物馆、美术馆之间,都有着较大的悬殊。那么,如何让它们“活起来”,让它们流动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实中很多博物馆、美术馆有很丰富的藏品,却不能很好的利用,使得很多的藏品长期沉睡在博物馆、美术馆的库房之中。如果把这些资源丰富的博物馆、美术馆的藏品调动起来,使它们成为展览的资源,并在不断的交流中发挥策展的广泛影响,这不仅是一个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同时也是“活起来”的重要举措。所以,“活起来”就能够在中国看到世界上名馆、名家、名作的展览,很多观众也不需要因为看兵马俑而去西安,为了看三星堆而去成都,为了看马王堆而去长沙。而他们在自己的城市中看到了兵马俑、看到了三星堆,可能更希望去西安成都和长沙的实地去进一步看看;也有可能在上海博物馆看到了英国国家美术馆的藏品而专门去伦敦到英国国家美术馆看更多的名画。
表现在资源上的这种不均衡的状态,与让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非常复杂,如果能够把中外的资源为我所用,那么,博物馆、美术馆中的展览的多样化就能很好的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如果能够在馆际之间有效的调拨或者是有效的交流,那么,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活动就会更加活跃。毫无疑问,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与城市之间有着相当复杂的关系,因为它并不是一个两个展览就能解决问题,而是在一个常年流水不断的过程中,需要年复一年的坚持和付出。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需要有很多的展览来满足公众的需求;而观众的口味是多样性的,可能希望有更多品类的展览以解决众口难调。因此,在城市与博物馆资源、博物馆资源与观众需求之间,“活起来”就显得很重要。
当然,面对如何“活起来”,需要有更多策展人的专业知识和智慧,更需要有策展人在为观众着想的基础上策划出更好的展览,以避免策展人仅是满足自己个人想法的一些策划倾向。从基本规律上来看与博物馆、美术馆相关的社会问题,脱离了社会与公众,城市就不可能有文化的活力,这是我们所能够看到的现实。面对诸多的现实问题,需要博物馆、美术馆的多方面协同,比如,城市中博物馆、美术馆周一闭馆的问题,那周一在上海就看不到任何展览。能否协调部分场馆为周二闭馆或其他时间,以解决城市中文化消费的实际需求,而这在解决上并不困难。让博物馆、美术馆中的展览为城市和公众服务,使我们的城市焕发出超于想象的文化活力,这正是万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