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师
观点|白明:文盛于宋——陶瓷装饰
时间:2023-09-21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11      分享:
五大名窑只有定窑是白瓷系,它最大的特点是呈现出白如樸玉的温暖。类似于象牙白,特别好看的光泽,白得很柔软,那种好似含有杂质的白让人很感动。后人常会将定窑的白与德化的白相比,德化的白很软,有脂感,也略白些,但是温暖感与定窑相比要显稍弱,欣赏它除了特殊的质地还有视觉上的审美,一定要跟器型装饰融在一起去感知它,它的美就可以伴随你一生。审美有的时候比逻辑性的知识更容易进入你的心灵。当然如果没有感受触动,那看无数张图片也就是过眼,你不可能理解它。所以对待图像的理解一定要调动你的审美和情感,只要你感受到到这一点,那么以后再看到类似的东西很容易就会有呼应。
定窑白釉内外刻花萱草纹温碗 
故宫博物院藏
定窑在中国北方,当时全国几乎是青瓷的天下,它成为一个极为了不起的存在,成为“南青北白”的代表,北白的贡献当然离不了更早的邢窑。宋以后南方也有一个极为了不起的白瓷代表——德化瓷的兴起,在明代的时候德化走向了世界的高峰,那又是重要的一个章节。
定窑
陶瓷装饰PPT内容


定窑白釉弦纹三足樽

定窑白釉刻乾隆御制诗碗

定窑白釉刻花螭龙穿花纹直颈瓶

故宫博物院考察拍摄

定窑白釉刻乾隆御制诗碗
故宫博物院藏
龙泉到今天也在做青瓷,但审美角度从釉色的莹润从造型的丰富性尤其釉色的松动感,今天的龙泉青瓷还在完善之中。表现的最为特殊的就是这两件作品——肥厚、饱满,结实,是说釉的视觉感是“结实”的。另外这件作品就感觉釉色是松动的,同样是肥厚、莹润、如玉,但它的视觉享受是“松动”的,很了不起。这两件不同的青瓷都诞生于龙泉。可是今天龙泉釉色乍眼一看很像,但是我们总觉得无法与这样的高度媲美,莹润感也没有这样的松动,其实就差那么一点点,可这一点点就是天地之别。这与泥料、釉料与烧成都有关系。但不管怎样,今天的龙泉仍然是青瓷的高度。

龙泉窑
陶瓷装饰PPT内容

龙泉窑青釉鬲式三足炉 宋

故宫博物院藏
现在陶瓷的很多审美问题恰恰是由于中国人把陶瓷的审美推向了一定高度以后,它所形成的审美规范约束了对单纯青色釉的理解,青瓷在当时看起来是单一的青色但却包含有对玉对礼仪和对纯粹的万有的最完美的诠释,这一诠释的核心是它有生命感,古代青瓷釉下有丰富的生命感是今天的青瓷做不到的。
比如这件作品,如果能够看得到原来的瓷片,或者看到真实的作品,你会觉得面上的釉还是松动的,还在生长,还在流动,上面的气泡的分子是丰富的,有大有中有小。不要小看气泡,没有那丰富不同大小的气泡,它的折光就不一样,正因为它丰富它的折光就不同,在阳光下它又是一种视觉效果,灯光下是一种,近看是一种,远看又是一种,之所以丰富多彩全靠气泡,可现在青瓷的那些气泡基本上是一致的。大家记住,学陶瓷、学装饰的核心是提高对生命感的审美。
龙泉窑的薄胎厚釉与胎的气泡
上海博物馆藏,摄影:王军
到了耀州窑,我个人觉得在宋代耀州窑不能列入五大名窑很可惜,但是明代的文人雅士列出五大名窑没有把耀州窑放进去一定有他们的道理。可能是因为耀州的青如果跟龙泉、官窑、汝窑相比青得有一点混浊,气质厚重。虽然说帝王将相的贵族也会使用到耀州窑的器物,但是耀州的青瓷是唯一的在几大青瓷青色有一点混浊沉着的那一面,是所谓高蹈一脉的文人不是很喜欢的,但我非常喜欢那一点点浑浊,喜欢那一点点沉着沉稳,自然它的高贵度弱了一点。
另外我更欣赏的是耀州窑的装饰语言,剔刀的方式流畅到了我认为达到了整个中国陶瓷史的高峰。比如大家看这些不是画出来的,是用刀刻出来的,刻得非常自信,非常流畅,这是技术的心手相应,更是“忘我”的欢乐。每当看到这样的刀纹包括上面装饰图案的竖纹就让我很膜拜,能够看得到师傅的双手与心神所赋予制作过程的速度感流畅感所带来的与材料与工具与表达的融为一体,在我的眼里这就是真的天人合一。

耀州窑
陶瓷装饰PPT内容


耀州窑青釉刻花菊瓣纹碗

故宫博物院
不要小看材料与工具的得心应手,相当多的人一辈子都做不到,技术的自信基本上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对工具的了解就像了解自己的手一样,所以对泥料的厚薄干湿度一刀下去该怎么继续他基本上不思考,完全是流畅的。当你们拿着竹刀、金属刀在泥料上去刻的时候,发现要达到这样的流畅是多么的难。所以民间的艺术最了不起的是体现创作者在作品上留下的创作痕迹,这种痕迹是感人的。之所以被感动,本质是人性的与生命的。
贵族化审美消解了人的自由痕迹,把一个作品雕刻的基本上达到“人不能为”的非人化高度,朴素感随着心性而走的自然流畅甚至留下一小部分手工过程之中的瑕疵都没有了,变得更加非人化。作为审美我不喜欢这样为技术而技术的迷狂。
再来看青白瓷,青白瓷与青瓷好像相差并不是很大,但这是整个世界陶瓷史上革命性的一个变化,由此那时的景德镇开始登堂入室,属于全世界的景德镇时代开始了。也是因为它的兴盛带来全国其它陶瓷窑口的衰败。所以宋代是全世界瓷的历史非常重要的时代,不仅有五大名窑的审美规范,同时又是整个中国窑口窑系各自独立和各自有审美系统的著名窑系最多的朝代,同时它又是最具有变革与贡献的伟大时代。

景德镇 青白瓷
陶瓷装饰PPT内容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注碗
故宫博物院藏
青白瓷在宋代景德镇,它还有一个极为诗意的形容——影青瓷,它一出现就把原来南青北白的格局打破了,说它是白瓷但它泛青,说它是青瓷又不全面,它有明显的白瓷的特征。不要小看青白瓷,没有青白瓷就不可能有青花瓷,因为只有青白瓷的釉色达到了极高的透明度,釉下彩才能轰轰烈烈地登场,如果没有影青釉后面的釉下彩瓷是不存在的,不仅没有青花,也没有釉里红,更不会有斗彩,所有后面的一切对世界伟大的景德镇的贡献都没有了。
青白瓷之后还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瓷土的二元配方的出现。之前谈到的都是单一瓷土,只有到了景德镇的青白瓷出现了更伟大变革——高岭土的发现,高岭土竟然可以烧到1700度,正因为发现高岭土地方叫“高岭山”,所以才把它叫做“高岭土”,然后全世界现在涉及到高温瓷器的泥土就叫gaolin clay 或kaoline,就是用的中国高岭地名的发音。
高岭土泥床 
白明《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江西美术出版社
所以有了以上两大革新景德镇成为全世界的制瓷中心,宋朝皇帝给它赐名,把“景德”的年号赐给它,还有一个城市也很了不起,就是“绍兴”,也是用皇帝的年号赐名。
大家再往下看,同样在宋代还有其它窑口,这是建阳窑的茶盏,这是吉州窑也在江西,江西有很多窑系,连乐平包括我老家余干都有窑系,只是就没那么有名,可见整个中国在当时陶瓷生产上面真的是灿若星河。
建盏 木叶盏
陶瓷装饰PPT内容
我们来看“建盏”,日本把它叫“天目盏”。日本跟西方的沟通应该说在明治维新的前后都是畅通的,哪怕在二战的时候也是畅通的,他们有一批文人、艺术家与科学家把西方的知识介绍到日本,然后把日本的文化介绍到世界。其中茶道文化是日本最最重要的文化之一,日本认为那是他们国家的象征,当然还有禅宗,而这两样都源自中国,但是不管怎么样茶道和禅宗在日本已经完全日本化,类似于佛教到了中国变成了中国佛教是一样的道理。
日本在茶道与禅宗的文化推广中出现了许多伟大的人物。如铃木大拙介绍禅,但不要以为是铃木大拙一个人的功劳,是因为首先日本有一批研究禅宗的学者,铃木大拙只不过把这些学说统起来介绍到了西方,是因为铃木大拙有几个特别好的朋友,其中就有一个世界级的心理学家叫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就类似于滨田庄司和英国的伯纳德·利奇( Leach Pottery)一样,他们一起推动了日本的“新手工艺运动”。

铃木大拙(1870~1966)
柳宗悦、伯纳德·里奇与滨田庄司
日本的禅宗是通过铃木大拙弗洛姆这些人向西方推动,弗洛姆是心理学家介绍了相当多的东方文化到西方,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那么我还要提一个都在他们之前的人——冈仓天心。其实日本出了很多很神奇的人物,成名的时候年纪并不大,冈仓天心50几岁就去世了,但是他基本上开创了日本的文物保护就是今天讲的非遗,他是一个先行者,对寺庙艺术的研究,对茶道的研究,向西方介绍日本哲学和生活美学,他是一位统揽者,所以大家要去看看他们写的文章。
回到天目盏,唐宋年间日本向中国学习达到膜拜的程度,自鉴真和尚去了日本后整个日本彻底开始由膜拜中国而全面向大唐学习,几乎由大陆过去的一切物质都视为神品。鉴真和尚穿的袈裟现在还在,可能我们自己都很难找得到唐代比较完整的衣服,中国在真正对待传统的保护上做的还远远不够,行动上既没有真正的守护住我们传统中的实物遗存,却有了泥古不化的心理阴影,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今天多么的厚古薄今,只要古代的大家都说好,显得很自信,只要是西方的都说不好,一定要仿古才行。
冈仓天心(1863-1913)
日本对西方来的与中国来的东西都是膜拜的,他们会很好的保护,但是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所以到今天鉴真和尚的袈裟还在,并且为了纪念鉴真和尚,还学会了把当时这种袈裟的麻种重新种植了起来。中国已经没有这种麻了,但日本沿袭着唐代工艺重新织了几百件袈裟回赠中国,唐招提寺为了纪念鉴真和尚把中国文化带到日本,日本把中国称为“文化大恩人”。
唐宋的时候日本人到了中国要学佛参禅,学很多知识,其中在参禅的过程之中就使用了这样盏与碗,他们把盏碗也带回日本,称为唐物。将这盏取名为“天目”,是因为当时日本的留学生是在杭州天目山的寺庙里出家学法的,但其实它们是中国福建的建阳窑生产的,它后来成为全世界茶道最经典的一种审美。建盏跟宋代的斗茶非常有关系,古代的茶不像今天有量化指标会分析茶的茶碱浓度,含硒钾钠镁等各种微量元素。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回到那个时代,不要觉得那个时代所有都是美好,厚古薄今是不对的。古代留下来的东西都是精彩的是人类文化瑰宝是那个时代最了不起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好的,但其实那些时代也有很多不入流的讲究和极缺乏人性的生活方式,文人雅士的腐朽更是普遍存在,而现实中战乱频发的老百姓的生活中发生人吃人的现象多了去了。

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故宫博物院藏
前面讲宋代流行的是汝钧官哥定这样高贵的器物,为什么这样朴实没有玉的气质的盏也会流行,我们要回到宋代的茶文化环境里。茶从唐代的时候已经有规范,陆羽的《茶经》不仅讲究茶,还讲水、器物和礼仪,还讲很多茶的美学内涵。看了就知道现在也没有多大的必要去追逐日本茶道,其实中国茶艺严格来说我认为它更加符合茶道的本质,因为中国的茶艺自古就是以人为本,它有人的自由在里头,日本的茶道过于严苛过于礼仪性。
唐代已经有了很好的茶的礼仪与规范形式,当然唐代茶的品种也多,类似于今天抹茶与膏茶相结合的茶品,日本的抹茶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只不过日本现在做得更细更加规范化。过去中国是将新鲜的茶叶揉搓,有些要加姜,然后放在类似于像现在做月饼的模子中去,慢慢的让它自然的干且压得很紧,因为姜与茶碱都有很强的附着力形成的茶饼非常结实很难掰开。如果是供奉的就是叫龙饼、龙团或者是凤团,然后会有吉祥文字在上面。做成这样的茶饼不大,中间穿一个孔,贵族是用银签串在一起,普通人就用铜或者竹子,当然普通老百姓喝粗茶,高贵文人喝茶芽,唐宋的茶饼基础是这样的。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器
鎏金鸿雁纹云纹茶碾子
陕西历史博物馆
饼茶很结实很难掰开,就需要放一段时间以后放在火上烤,放白炭火去烤——叫“灸茶”,经过火一烤茶饼会胀开然后再敲散放到锅里去煮。唐代是这么喝茶的,还加调料加花加盐加米,到了少数民族则加奶。宋代开始慢慢喝散茶,也喝饼茶,那怎么来看茶的高低?过去在唐代有箩,把这些茶放上去要筛一下,粗的再来打碎,细的叶子才去煮。法门寺是可以看得到唐代这一系列完整的写于《茶经》非常具有美学高度的全套的茶器,这里面就有前面讲的秘色瓷。
到了宋代,怎么看茶的好坏,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吃法,把茶的粉末用沸水冲,冲进去以后用茶筅打,茶筅是中国发明的日本现在做的基本与宋一致。用茶筅越打就有茶沫,茶沫在黑色的碗釉上呈现的是白,如果在青白瓷的上面是灰绿色的不好看像脏颜色类似海边的脏泡沫,所以为了显出茶叶沫的白和纯净鲜明的色彩,就用黑釉盏来斗茶喝茶。打的茶沫叫“华”,并以留在碗壁上的时间长短定茶品的高低。
宋 刘松年 《撵茶图》
你拿一种茶,我拿一种茶,我们都同时打,谁的泡沫最后消失就是谁的茶就最好,因为泡沫多证明茶的生命力强大,现在看应该是茶碱茶多酚多。因为有的这种喝茶的礼仪和方式,黑釉盏风靡一时。除了这种斗茶方式,黑釉茶盏也是符合了茶禅一味的美学思想与修为境界。这种茶碗是在那样的喝茶风潮下被文化人引领,包括苏东坡包括宋皇帝都喜欢斗茶,自然这样的茶碗也就成为流行,成为广被追捧的“上上品”。
茶碗的黑色也带来美学的思考,面对深沉的黑色里的万有会提升人的想象力,参禅、打坐、放空自己都可以通过一个黑色的碗包罗万象,西方将黑色称为“精神的代言人”,是精神的颜色。中国同样是有这样的高度,因为如果没有对黑色的崇尚就不会从宋代开始由唐代的青绿山水向宋代的单一的水墨画发展。现在说墨分五色的山水画在唐代比较少,唐代是青绿山水,宋代的理学不仅改变了我们的传承关系,改变了对儒家学说的理解,也基本改变了很多艺术方式和艺术的审美高度。

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龚贤的《山水图卷》

当文人艺术家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自然色彩之中提炼出黑色来表达世界万物的主要颜色,这本身就需要极不般的精神高度。黑色在变化中是如此的讲究,比如说墨分五色,到了范宽、龚贤、八大山人到近现代的黄宾虹,墨分十色也远远不止。中国的文人竟然从黑色中发现了璀璨的光辉,而且还要在黑色系里制造出非光来,泛化出温润来,引导出神秘来。黑色本来是个死色那为什么中国的文人能够把它通过这种不断的叠加竟然把墨色画的透明,黄宾虹的伟大贡献就在这,几十层的墨画到纸上是松动的,我们画一笔下去就是死黑,黄宾虹画几十遍是松的,这就是了不起的高度。看龚贤的画,看八大的画也是这样的高度。
宋代之所以黑色流行是源于一个文人时代的共性审美,既有理学的,也有禅宗的,既有儒学也有道家,还有茶禅茶道的流行所带来的修为高度,还有水墨山水画的革命所形成的高韬意识,并且还有整个从唐代的华丽、丰盈转向对清冷静谧的向往,转向对个体生命的想象力之中的自我沉迷,是一次时代性的整体转向。

八大山人 安晚册《猫》

白明 凝气成山 局部 
2022年11月课上示范 摄影:田梓成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白明艺术公众号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