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晓佑:传统工艺美术的设计驱动型创新方法研究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创作如何持续性创新发展,使传统手工艺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趋向,是业界与学界都在探讨的问题。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设计与制作分离是一个常态,而在传统工艺美术领域,设计与制作是一体的,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在当今社会,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发展是否需要汲取现代工业化进程中设计与制作既分工又合作的造物形态呢?设计的本质是将现有的状态向更好的方向引导的行为,因而设计要不断地发现新现象、新问题、新事物、新功能,或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新概念、新可能。设计是以人们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为目标,依据文化的和技术的方式与方法开展创意设计与实践。因此,积极运用设计思维,去转变传统工艺美术的创作思想体系,用设计来驱动触发创意的方法,是一条可以实践的路径。
以宜兴传统紫砂壶创意设计为例。我们提出“设计师壶”的概念,以表达现代设计师与传统工匠的分离与协同,从而创造出既保持传统工艺、材料的特色又呈现出现代面貌和生活情趣的用品。
宜兴手工紫砂陶制作技艺,产生于元代,成熟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宜兴的紫砂壶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设计与制作分离的情况,并且对紫砂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代表性人物是陈鸿寿(1768~1822年),字子恭,号曼生等,曾任溧阳知县。因与宜兴靠的比较近,他在攻诗文、书画的同时,非常喜好设计壶。他主张制壶要创新,因此他自己设计了很多紫砂壶的造型,由著名工匠杨彭年制作。陈曼生对壶界有两大贡献:第一,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造型的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其二,他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现在我们见到的嘉庆年间制作的紫砂壶,壶把、壶底有“彭年”二字印,或“阿曼陀室”印的,都是由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的,后人称之为“曼生壶”,有“曼生十八式”、“曼生二十八式”之说。陈曼生使紫砂陶艺更加文人化,有“文人壶”之称,对后世影响很大。
下面以本人设计的紫砂壶来实践引入现代设计师参与传统工艺创新活动的有效性和可实现性。
01
体验式创意设计
“体验设计”的概念产生于“体验经济”。体验设计力图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其目的是在设计的产品或服务中融入更多人性化的东西,让用户感受到更加方便、更加舒适、更加愉悦。这是一种强调以用户需求为目标而进行的设计思想和方法,“用户体验”概念贯穿于产品整个开发流程,设计者必须与消费者有更多的互动,以尽量感受消费者的体验需求。
案例:《对印壶》
1、设计构思:
“传家宝”是指从祖上传下来的重要物件,传家宝首先要有传承的功能,它即使历史蒙尘,但仍能光耀后世。“传家宝”是一个家庭传下来的重要纪念物,它不在于有多贵重,而是承载着对亲人的念想。但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家族的概念在生活中逐步的消弱,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已经消减了“传家宝”的价值。但是“传家宝”中所包含的亲情概念,是人类生活体验过程中的情感亮点,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2、造型设计:
采用立方体的茶壶造型,合起来是一把壶,在结构上用金属卡条卡住,可以一个人使用;分开是两把壶,可以夫妻两人对口使用,在壶上刻上夫妻两个人的名字,有情有趣;以后子女或者后辈看到上面有父母或祖辈的名字,就自然产生要留存的意愿,自然形成了“传家宝”的样貌。之所以使用方形造型,是为了体现“方印”的感觉,便于刻字刻画,易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