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是环境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建筑物空间、室内外墙壁与天花板进行绘画。但与其他绘画艺术截然不同的是,它必须与建筑物及其环境有机地结合,这给壁画以制约,同时由于空间广阔,保存时间久远( 与建筑物寿命一致),它更要求具有思想性和社会性,因之人们通常把壁画和大型雕塑列为“纪念碑”型艺术形式。
追溯中国壁画历史,原始社会岩画除外( 绘制在自然的石壁上),中国进入阶级社会,有了大型建筑物,也就有了壁画艺术教育功能的宝贵传统。据记载,孔子参观周之明堂,见周公辅相成王图,已有两千余年历史了。然而由于中国建筑物以木结构为主,由于战乱与自然毁损,建筑物与壁画都没有实物保存下来。秦代宏大的阿房宫,也被项羽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那个时候有无壁画曾经成为千古之谜。直到解放后,考古工作者从地下挖出大量壁画残片,色彩亦很丰富,有红、黄、蓝、黑、白多种,这便成为秦代建筑有大量壁画的物证。
中国壁画除了宫室、殿堂之外,衙署、驿站、墓室和大量石窟、寺观都有,因之使我们得以窥见秦以后历代壁画的端倪。目前汉代壁画被保存下来的,以墓室为多,如人们所熟知的辽宁营城子、捧台子屯等汉墓、河北望都、河南打虎亭、洛阳烧沟村、甘肃酒泉下清河以及内蒙古和林格尔、托克托等地。正如文献记载:“图画天地,品类群生。”这些壁画多表现死者生前显赫生活,如车骑出行、饮宴行乐,场面宏大,气势壮阔,线条粗细有致,刚柔相济。色彩上有朱、黄、青、绿、黑、白等,艺术上达到了十分成熟的阶段。内容上也出现了历史题材,如河南洛阳烧沟村西汉墓壁上有《鸿门宴》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
汉代墓室还有一种特殊构造,即开凿“石室”。石室模仿木结构建筑或借山崖凿成,廊柱、屋顶、四壁、棺椁,保留了大量刻画或浅雕的装饰绘画,通常称为画像石或画像砖,在中国分布极广,最著名的有山东嘉祥武氏石室、肥城孝堂山郭氏祠,四川、河南、江苏、浙江的都各有特色,特别是四川画像砖,内容丰富、刻画精巧,成都画像砖有“弋射、收获”,广汉砖有“市井”,德阳画像砖有“采莲”等图像。
1979年,张仃在家中画室为机场壁画《哪吒闹海》设计人物画稿
这些石与砖的画像为研究汉代建筑、雕刻、壁画,特别是其与建筑装饰如何有机结合,提供宝贵的范例。这也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壁画艺术,最丰富的遗迹迄今保留在西北广大地区的佛教石窟中。新疆北部吐鲁番高昌故城、天山以南的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库车千佛洞早在汉魏即开凿。再就是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凿年代距今有一千六百多年,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元。新疆与甘肃洞窟壁画,两地有一定联系,与印度、巴基斯坦佛教艺术亦有一定联系。特别是敦煌壁画,虽有外来影响,但经当地民族再创造,与本土艺术水乳交融,民族风格和特点更加强烈了。
此外山西永乐宫、河北隆兴寺、北京法海寺等元、明寺观还完好地保留了大量精品。
唐代是中国长期封建社会辉煌时代,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极大贡献,无论诗文、音乐、围棋、戏剧、书法、绘画,都发展到繁荣阶段。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家在艺术修养上也有了辩证认识,这时绘画已分科发展,人物、山水、鞍马、杂画等都有专长大家,也是壁画全盛时期。初唐大家吴道子从洛阳到长安,为寺观作壁画,一生达三百余间,誉满两京,后被召入禁中,天宝年间在大同殿上画嘉陵山水三百里。
隋唐之际,壁画之外,卷轴画已风行,并广集前朝书画及民间藏品,归内府收藏。唐以后由于文人画的兴起,文人士大夫以书画自娱,从宫廷到民间,建筑物中流行卷轴画,特别发展到元代,以纸本为贵,绘画脱离墙壁而独立发展。画家作画亦不十分考虑建筑装饰效果,虽然有时亦言“补壁”,只是一句谦辞。装裱形式,除手卷外,有中堂、四条屏、六条屏、八条屏、通景之类,多因悬挂位置与便于保存而发展起来。
壁画的绘制多为宏篇巨制,不是文人画家能一挥而就的,虽然宋元历史上有名的文人画家偶尔也作壁画,都是兴之所至,画几笔梅竹,题写几句诗文而已。宫室中壁画渐渐降至次要地位,至于寺观佛道的宗教壁画,仍沿上代传统,由民间画工发展或继承下来,往往由师徒一个班子,或一家人,以名家画稿为粉本,辗转流传(直到目前,画工供奉祖师都是吴道子),艺术创造上大大被削弱了。现被保存下来的永乐宫元代壁画、法海寺明代壁画,都属道教系统大型壁画,与被保存下来的传为武宗元白描《朝元仙仗图》,形式风格上都有相近之处。
许许多多个世纪过去了,除了寺观之外,中国大型建筑早已忘记壁画,艺术家也和建筑绝了缘,似乎与建筑有关的艺术只是工匠的事。从统治者到一般平民,这种观念亦很深远。特别是自唐以来的绘画史,几乎是文人画史,很少提到壁画,更不见壁画作者的名字,从敦煌到法海寺,寻找作者款识是个大难事。
近世中国按西方模式成立了美术学校,分科有:西画、中国画、雕塑、工艺,一直没有开设壁画专业。十月革命后苏联公用建筑,如地铁等处出现大型壁画,而中国解放后,社会主义建设一直受“左”的干扰,建国十周年,在首都出现十大建筑,壁画也仍未提到应有的地位加以重视。50 年代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设壁画专业,后来成了极“左”分子批判的题目。有志于壁画事业的艺术家,个别作些尝试。但社会反应冷淡,甚至对于西方习以为常的马赛克工艺都难于接受。直到“四人帮”倒台,首都国际机场出现一批壁画,社会上才逐渐对壁画艺术注意起来。这批壁画尽管在艺术上还有许多缺欠,还很不成熟,但终究迈出了第一步。
机场壁画《哪吒闹海》,张仃作,1979年
机场壁画《哪吒闹海》局部
我国对外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公用建筑如雨后春笋,楼、堂、馆、舍、机场、码头、车站、地铁,壁画逐渐发展起来,社会上逐渐熟悉和重视起这一艺术形式。
解放以来壁画创作数量据不完全分类统计:
宾馆(饭店、酒楼)193 幅;
车站、码头、机场69 幅;
公园、体育馆、博物馆、大会堂等185 幅;
学校、幼儿园、工厂等88 幅;
为国外绘制19 幅。
从题材分类:
风景244 幅;
古代人物、历史故事、传说152 幅;
现代人物、生活78 幅;
其他88 幅;
共约562 幅。
1984年10月,在山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委会第一届年会期间考察关帝庙
因为壁面要保存时间久远,并与建筑物结合,必须考虑壁画工艺手段问题。近十年来,全国各地壁画工艺也十分丰富,有传统的重彩画法,有外来的丙烯颜料,有陶瓷(高温、低温),有大理石拼嵌,有马赛克,还有中国大漆等。
艺术质量在不断提高,各地区的壁画人才不断涌现,壁画的工艺材料也不断得到新的发展。此外边远地区甘肃和西藏,也出现了地区风格鲜明的民族壁画家。
壁画产量多的地方,首先是北京、宁沪、东北、西北、山东、广东等人才集中的地方。有的是专业壁画作者,有的是青年业余作者,解放军作者中也有不少出色作品。近年来各地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彭蠡等四人为大雁塔地下宫所作的大型壁画《丝路风情》。由于作者们认真吸取敦煌壁画等传统,并具现代精神,艺术上是成功的。此外湖北唐小禾、程黎为荆州博物馆所作《火中凤凰》漆壁画,不但艺术品位高,且20 余米长,3.6 米高,如此巨大漆画,也是创举。
目前中国壁画,已走向健康发展之途。中国壁画有悠久历史传统,今天社会环境有壁画家广阔用武之地,为检阅一下建国以来的成绩,推动中国壁画的发展,刊印这本选集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