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尚熹: 我的数字写生雕塑与教学经验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我的数字写生雕塑与教学经验
文/朱尚熹
雕塑教育总是与头像和人体写生密不可分。中国的雕塑教育更是如此。我们国内雕塑的具象塑造能力较强与雕塑写生课的量与教学力度较大有关系。从法苏学派时期到我们今天的当代雕塑教育,具象人物雕塑的训练一直是雕塑教学的重头戏。
数字化的降临使我在2015年就对数字雕塑的写生做了这样的设想:还是围着模特台的一圈雕塑台子,而台子上没有了做泥塑的架子和每人一桶泥以及养护泥塑的塑料布准备,取而代之的是每个台子上摆放着学生自己的一台电脑笔记本,对着模特儿做写生练习。那该是一种多么具有颠覆性的上课场景!
《男青年小辛》2016年我的首次数字头像写生-1个半小时
我首次使用zbrush做写生的尝试是在2016年的6月。记得那是在六盘水市的一处宾馆里,对随行的三位朋友做了写生。每一件写生头像所花的时间也就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做了下来,不错!挺顺手的。当时我还没有带手绘板和手绘笔,就直接抄起鼠标进行写生塑造。虽然鼠标的反映简单,但显示出了一种生猛的味道。随后,在各种场合也做了一些写生头像。越来越熟练。随着一些朋友与我探讨去他们学校上数字人体写生雕塑的议题增多,我开始谋划应该做一些数字人体写生的尝试了。于是,2018年我还真的将模特邀请到了工作室,一连做了5件数字雕塑写生速塑。还行,照样挺顺手。这几件作品还应邀参加了2018年的大同双年展的科技板块。
《朋友像》我的第二个人物头像写生 90分钟 2016年
《朋友肖像》我的第三个数字头像写生 1个半小时 2016年
以上是我首次人体雕塑写生尝试现场 2018
《女青年》2018年 7小时
《男壮年》2018年 4小时
以上作品:《男壮年B》2018年 4小时
《女青年--作品B》2018 4小时
《女青年--作品C》2018 四小时
以上是2018年我集中尝试人体写生的成果 3D打印 光敏树脂
我的首次数字写生教学是在曲阳的数字雕塑高级研修班上。近60名学员,分三组围坐在三个模特台周边,其场面可以同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蔚为壮观。当时,由于培训课是放在一处会议室里的,会议室有课桌和椅子。所以就直接将桌子和椅子拉成了三圈。每一圈的中央就放了一件模特儿转台。当模特儿一站在中央,一个理想的数字雕塑写生场面就形成了。这样的场面在全国范围内看,应该是少见的,我相信。最近的一次就是在北工大艺术设计学院,为雕塑研究生们所上的数字人体雕塑写生课了。这次可是我既熟悉又惊喜的场面了。熟悉是因为它就是一个标准的雕塑专业教室,有模特转台和学生每人使用的泥塑转台;惊喜的是每人泥塑转台上摆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这就是我当年设想过的场面,确实很酷!
以上是在曲阳数字高研班的教学现场
以上是在北工大艺术学院研究生班的数字写生教学现场,最近处电脑是我的写生示范
以上是作品《女人体》,3小时,曲阳数字高级研修班示范作品
以上是作品《活力女性》,1小时,曲阳数字高级研修班示范作品
在此一提的是,根据人物照片进行塑造,我也将其算作一种“写生”,在我的研究生教学中早就有这样的训练。这种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照片上看出人物造型空间维度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对于他们做纪念性人物肖像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有了ZB以后,我在河北美术学院上过数字雕塑名人肖像课,使用照片资料进行观察塑造。疫情期间,我的一次人体雕塑写生课改成了在线课,也就只能使用人体照片来上了。虽然没有在教室上写生课那样具有实际的空间性,但是也顺便培养了学生的另一种观察能力,而且还是一种在工作中很实用的能力。
以上是《董建华先生像》河北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数字名人肖像雕塑课--示范作品
数字雕塑写生能力的具备,还将改变雕塑家们考察写生的状态。现在的雕塑家完全可以告别原先那种在纸质速写本上的勾勾画画的考察写生状态了,可以取而代之的是,带着自己的电脑笔记本在博物馆、在石窟做数字雕塑的立体写生临摹。我已经尝试过。感觉很棒!2018年上半年,当布德尔展览在清华美术馆展览期间,我去临摹过。临完了一件泥塑后,我开始筹划拿笔记本电脑去临摹一件布德尔做的《罗丹像》。去之前,我还专门花了半天在家里临摹了一件麦积山的飞天浮雕,进行先期的尝试,效果还行。然后就去清华美术馆布德尔展的现场,先急切地临摹了一个小时,在需要插座插电时,请服务人员协助,就被制止了,说承诺了法方要版权保护。清华美术馆管理部门听说使用了电脑临摹,就简单地以为使用了设备在扫描。就不允许了。不过就一小时的速写,做了一个大的构图。效果可以,我尝试的目的也算基本达到了。
以上是麦积山《飞天》,首次临摹雕塑作品 2018年
以上是临摹布德尔作品《罗丹像》,一小时,2018年在清华的布德尔展上
经过多次的塑造和教学实践下来,我还是总结了一些关于数字雕塑写生与教学的经验。在此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是将数字三维软件当成工具来对待的。这是对待数字雕塑的基本层次,至于开发数字雕塑的新语言则是第二层次了,那是下一步研究的问题。ZB中各种各样的笔刷就是我们原先的雕塑刀而已。我们原先在实体塑造教学中的各种坚持应该与数字软件手段进行无缝衔接。于是,我提出了“数字雕塑的工作室状态”理念。这也是我的数字雕塑写生教学的指导思想,或者说理念基石。你比如在工作室的塑造中,重力重心是我们一贯坚持的雕塑理念,这也是雕塑本体语言的核心之一。所以我一上来就会告诫同学们显示“地面”,打开透视,打开XY轴的旋转方向,调平地面,在转动中以左右转动为主,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将Z轴打开,上下观看。我们在工作室的实体塑造写生中,只能左右转动。在具体的写生中不允许雕塑在东倒西歪的状态下塑造。这样的造物感知,源自我们雕塑的基础训练,源自我们先生们的传授。与之相反的是,动漫行业的设计师在做角色设计时就不会讲究这些。
《坐姿女青年》曲阳数字雕塑高级研修班 示范作品 3小时 2018年
关于软件里的对称问题,在做数字雕塑的起稿阶段还是管用的,也是高效的。但是在涉及到整个雕塑作品的空间经营时,“对称”就真的没啥用了。在工作室做实体雕塑创作我们是没有“对称”这种工具和设备的。对称不对称还得靠我们的眼睛来观察,然后使用手去做出来的。再说,雕塑上活的生命与塑造的空间感相关,与对称与否没有关系。在这个问题上也是我强调的“数字雕塑的工作室状态”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工作室状态时,我们就是要运用全面观察、善于参照对比的能力来把握形体与空间关系的准确性和表现性。只有在数字雕塑中与实体雕塑的方法论保持相当的对应性和吻合性才能使雕塑家们在数字化塑造的实践中不至于乱了方寸。而作为游戏设计人群的三维角色塑造,不会讲究“工作室状态”,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在虚拟空间造物,从来也没像雕塑家学习时使用的那种工作室,也没有像雕塑学生那样的实体造物训练,所以他们不考虑雕塑家们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在三维虚拟空间塑造是有必要对这两种人群和方法进行区别的。雕塑人要清楚我们的根性坚守。雕塑是具有上万年历史的艺术形式,自有值得和应该延续的传统和规律。而动漫虚拟塑造还非常年轻,也就是近20来年的历史。你比如说雕塑的重力问题,动漫设计人士不会考虑。而对于雕塑家就非常重要了。塔克在《雕塑的语言》中就讲到:“重力感,作为物体形式和它所处的地面之间的重要关系,是罗丹以来最重要的现代雕塑作品的核心。重力将雕塑和观者统一于地球引力共同的依赖和反抗中。”雕塑的本质上是三维造物行为,而且是在地球上的造物行为,不管多大还是多小,都与地心吸引力相关。不管是传统雕塑还是现代雕塑,都会有重力语汇的思考。
以上是:《等待》,北工大艺术学院雕塑研究生班数字雕塑写生示范作品,2小时
以上是:《休闲》,北工大艺术学院雕塑研究生班数字雕塑写生示范作品,4小时
以上是:《男青年》,北工大艺术学院雕塑研究生班数字雕塑写生示范作品,4小时
以上是:《暮年》,北工大艺术学院雕塑研究生班数字雕塑写生示范作品,4小时
至于ZB软件中现成人物模型是不是能运用的问题,我要说的是,我自己和我的教学上基本不用它们。要做一个人儿,也许应该使用,确实要容易和快得多。但是我要说的是,我们做的是雕塑而不是“人儿”,雕塑与“人儿”确实是两回事情。“人儿”是生理构造上啥都不缺的“人儿”,而雕塑是具有形态空间维度经营的,自足自立的,崭新的雕塑生命体。我也不去捡那个便宜,还得是根据模特儿在此时此地的状态做出一件雕塑作品而不是一个像模特儿的“人儿”。
关于Z球,我在做人体写生时要使用Z球。为了方便,我自己分别搭了一男一女的Z球人体架子,存着。搭得非常地简单,没有手指和脚趾。一旦写生时,我就使用它们进行调整成我需要的或者与现场模特一样的姿态,然后开始数字泥的塑造。我同时也将我事先搭建好的Z球人体架子,分享给学生们,他们再根据现场模特儿的空间姿态进行编辑调整。至于做头、胸像写生,我就直接使用软件中的圆球来拉了。先拉出大型,然后再使用数字泥笔刷进行塑造。
以上是作品《女青年头像》,曲阳数字雕塑高级研修班 示范作品 1小时, 2018年
以上是作品:《朋友肖像》,写生加照片参考
关于软件知识,比较权威的当算张盛所著的《数字雕塑技法与3D打印》。这本书除了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数字雕塑技法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智慧地运用了网络数据技术,使学习者通过二维码极为方便地享受到网络视频教育。应该说它是纸质书籍与网络的相结合媒体教学平台。我平时在做数字雕塑时并不去花时间去全面地阅读,而是在不明白时进行查阅,通过其中的视频讲座针对性地学习和复习。我在给学生推荐这本书的同时,也向他们推荐我使用这本书的方法。
这样的话,我的数字写生雕塑教学,主要的不是教软件而是教雕塑。ZB里的功能强大,无奇不有,海量。但是,做雕塑够用的就那么20来道命令和笔刷。仅仅是它的冰山一角。只要把雕塑认识到位,就可以做好雕塑。其实,软件没有那么复杂,无非是加减。会了加减,再加上会点儿必要的数据处理技巧就行了。我的观点大大降低了软件学习和使用的门槛。学生的压力也就没有那么大了。完全可以将更多的经历集中在雕塑的理解和观察上,软件知识够用就行。否则,会本末倒置。或得不赏识,或望而却步。
从VR和AR的趋势看,软件的门槛越来越低,越来越傻瓜。
以上是:《朋友肖像-B》参考照片塑造
以上是作品《兄弟肖像》,写生塑造
我的数字写生雕塑教学所教的塑造主要推广的是罗丹所倡导的“塑造的科学”。教学中,我花了大部分的精力去启发如何观察模特儿的形体空间,如何去习惯“不要看到形的广度,而是要看到形的深度”的观察方法。我一直强调雕塑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拿眼睛看出来的。直接从任何一个角度的正面评判出形的纵深远近,而不是依赖轮廓线塑造,这是维雕塑家所具备和必须具备的本领。雕塑家对于空间的敏感度等同于画家对色彩的敏感度那样重要。这种对空间的敏感,仅属于雕塑专业性眼睛的培养,是需要时间来堆砌的。青年雕塑学子要学到这样的本领好像不是很容易,但是必须去掌握,这是作为雕塑专业人士的核心能力。正所谓,空间是雕塑的钥匙。不会纵深空间地观察世界,你就不会看雕塑,不会欣赏雕塑,更不用说要做雕塑了。亨利.摩尔早就这样告诫大家。
应该说,数字雕塑的终极目的还是要回答“什么是雕塑”的问题,与实体塑造雕塑的不一样就是工具与效率的区别而已。
至于说,数字雕塑的语言拓展问题,那是第二步了。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即明白了我们在工作室造物是在地球引力条件下的造物的道理之后,至于你要去实验反重力,或者思考在星际环境中进行雕塑造物,那就靠各自的悟性去开发了。其实,就像塔克说的,依附和反抗地球重力的取向都是现当代主义雕塑家们进行中的学术研究领域之一。
(2021年1月1日星期五结稿于北京宋庄)
《出胯站姿》河北美术学院数字雕塑写生课示范作品 两小时
以上是《行走的人》,河北美术学院数字雕塑写生课示范作品,3小时
《莫言》是我最早参照图片进行数字写生的作品,2013年,使用的是傻瓜软件sculptris。当时我还完全不会zbrush,本作品材质:CNC铝合金
《刘老师肖像》该作品就在本微信发布之前刚刚完成,参照人物写生和照片相结合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