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牟晓林​: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现状及趋势管窥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陶 瓷 艺 术
图1 陈荣春、陈汉青《白云深处有人家》
>>> 多元<<<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陈烈汉龙泉青瓷作品
其次,创作群体组成较为多元。有的是接受过美术院校或综合性大学陶瓷艺术专业系统教育的学院派作者;有的是来自全国各陶瓷产区的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差距大,拥有不同的成长背景,来自不同的陶瓷产区,创作理念也因之多元,是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创作群体的真实写照。
>>> 工巧<<<
“工巧”是中国好手艺展选拔作品的重要标准,这一判断标准虽然来自于一千多年前的《考工记》,但它在当代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对于当代手工艺“工巧”的界定为:工艺独具匠心,既无不及也不过分,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实用功能和审美意图。
不同于绘画等纯艺术创作,陶瓷艺术创作的前提是对陶瓷制作工艺的熟练掌握和合理运用。唐奇的《仿清乾隆霁蓝釉描金福字纹双耳尊》(图2),是一件仿官窑重器,其重有二:一是整个器形规整敦厚,配以深沉的霁蓝釉,给人大气稳重之感;二是器物装饰施以重工,自口沿至底部以描金的装饰手法满绘回纹、如意纹、蕉叶纹、万福纹、宝相纹、团福等共计12种吉祥纹饰,可谓重重叠叠,极尽精描细刻之能事,符合明代文人文震亨《长物志》中对精雅器具做出的“古人制具,不惜所费,故制作极备”的评价。霁蓝釉自古以来即为颜色釉中之上品,仅用于少数皇家祭器,其釉色庄重雅致,衬以纯金彩绘装饰器身,纹样交叠错落,使器物整体蓝金交映,华美异常,奢华而不掩雅致神韵。
图 2 唐奇、汪慧平《仿清乾隆霁蓝釉描金福字纹双耳尊》
图 3 孙立新《四君子茶叶罐》
不仅如此,工巧还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在熟练掌握并能合理运用陶瓷工艺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形式上的突破并体现作者所理解的时代性、生活意趣和意境追求。如金国荣的《仿宋代官窑冰裂纹花口洗》是一件向宋代官窑致敬的作品。作为五大名窑之一,宋代官窑又因存世量少而倍受推崇。这件作品采用了杭州特有的紫金土等制作南宋官窑的优质材料,以手工拉坯、捏、塑等技法制作而成,继承了南宋官窑紫口铁足、薄胎厚釉、冰裂纹片等特征。器物造型端庄洗练,整一匀称的花口,既与器物整体造型相统一,又为规整的造型增添了生动之气。釉色清丽雅洁,玉质感强,釉中的冰裂纹打破了单一的绿色调,为釉色增添了无穷的细节变化和深度的厚重感。口沿处因釉薄的关系呈现金色,就像为这件洗镶嵌了一圈金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 创新<<<
图5 支持《那年花开》
图6 支持《那年花开》局部
图7支持《窗棂熏香》
判断当代中国好手艺的另外一个重要标准是“时宜”,所谓时宜,是指当代手工艺品应该“制随时变”,能适应当代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我们认为,只有创新,作品才能时宜,才能体现时代特征。因此,是否能在传承基础上加以创新,是当代手艺人艺术创作能否反映时代、立于时代的重要条件。
朱小杰创作的“玛瑙石头”系列作品(图4)似乎有意与传统陶瓷拉开距离,更具创新性。作者创作这套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天然的玛瑙。从制作工艺上看,作者先制作不同色彩的陶土片,并将多达六层甚至更多的陶片层层相迭,再模仿玛瑙原石制作出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头造型,然后从中切开,使颜色各异的陶土有层次地呈现出来。切开之后的石头变成了可以盛放不同物品的器皿,整套作品既具有了多样的实用功能,又极富装饰美感。更妙的是,由于它们大小不等、造型各异,且没有一个是相同的,所以完全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和想象而赋予其功用,它可以是一个茶杯、一只碗、甚至一个盆……不同的想象为这套作品赋予了不同的存在状态,从而达到了让使用者参与设计、让设计延续的目的。因此,这套作品在制作工艺和设计创意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突破和创新。
图4 朱小杰《玛瑙石头》系列作品
除了“玛瑙石头”这类在传统器物造型和表现形式上加以创新的作品,有的作者尝试在作品内蕴中赋予新意。如支持创作的《那年花开》、《窗棂熏香》(图 5-图6)由两件相对独立的龙泉青瓷作品组成, 都采用传统的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以龙泉朱砂胎瓷土手工拉坯成型,通体施梅子青釉。这两件作品的创新之处在于以适宜的装饰和明确的意象营造出令人遐思的意境。两件作品都以花为装饰主题,吸取了花瓣、花蕾等自然物的装饰元素进行再创作,一件饱满似鲜花怒放,一件挺直如梅花劲开,都在模拟令人心动的花开一刻。不管是盖钮和底部花口处那惊鸿一瞥,还是窗棂立柱处那梅花的幽香,都在观众的心间播下了一颗绿绿的种子,那仿佛是龙泉梅子青釉沁人心脾的绿色生机,又宛如卧在碧枝翠叶与波光水影中羞涩的少女,将春天的活力播撒心田,等待着那生机盎然、花香扑面的一刻。
转载于:京华瑰宝,作者 :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牟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