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工艺美术教育与产业融合教学模式未来市场及文化意义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工艺美术,是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传统的手工艺包含历史、社会、民俗和艺术等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20世纪以后,高等教育体系中有关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内容处于长期存在的状态,在上个世纪60到80年代的飞速发展之后,与工业化生产密切相关的艺术设计专业逐渐的取代了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专业。但是在工艺美术这个学科沉寂了十几年滞后,国民对工艺美术的认知兴趣却日益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工艺美术教育的受众范围也不仅仅是高校的专业院系范围。传统的工艺美术所具备的人文价值和独特的形式,在当代的中国教育体系当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工艺美术设计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十年内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传统手工艺品以及现代工艺品的需求持续高涨,推动了工艺美术设计市场的发展。而时代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大工业生产为主流造物的方式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就说明了只会有一小部分人会完全依靠手工艺来谋生。由于先前市场环境,大部分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经过时间和实践的积累来进入工艺品的行业当中,更多的原本从事传统手工艺品的农村青年也由于其收益效率相当低下的原因,放弃了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
由于经济的发现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后,现工艺美术专业在当前呈现出繁荣且多元化的现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就业前景。但如前文所说,现老一辈与新兴一代传承出现了断层,我们如何解决行业内的技艺、理念、文化传承问题与弘扬工艺美术行业成了重中之重。
在院校方面,当下工艺美术专业开设院校有如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福州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82家高等院校,生源不计其数,借由国家政策学科扶持培养出了诸多优秀教师,但师生比例仍存在缺口。且大部分院校缺乏产业实践教学,缺乏产业前辈的技艺、理念、文化传承。停于理论,不能做到守正又何谈创新。
在社会方面,一方面青少年教育成本增加,更多的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进行工艺美术研学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市场规模增长,工艺美术品从业人员增加。但市场从业人员缺乏理论指导,在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技艺的创新、个人的学术素养及行业能力等方面存在上升空间。
教育与产业融合教学模式旨在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促进教育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应性。为院校学生与社会从业人群提供顶尖的理论+实践的工艺美术学习模式,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创新时代教育智能化,以教育引领产业发展。
教育与产业融合教学模式是打破空间壁垒、学术沟壑,以创新的教学模式结合新技术、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文化传统、注重个性化需求等的发展方向,意在形成培训、教育、研发为统一体系的有机体,为全国工艺美术院校、社会、同行提供服务。一方面向大众开展工艺美术的通识课程,另一方面培养学习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及工艺美术从业人才。加强大众对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认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特色的设计产品立足市场,弘扬传统工艺文化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发挥中国独特的文化创意产品和艺术设计。
教育与产业融合教学模式立足于工艺美术行业现状,贴合国家文化发展需求,有着传承与创新并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意义。
工艺美术教育与产业融合教学模式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鼓励创新和融合。保护和传承工艺美术的传统文化价值,同时推动工艺美术的创新发展,以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新技术,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传承与弘扬工艺美术行业。
教育与产业融合教学模式可紧密结合教育与相关产业,优化行业通识教育,促进学生理论+实践全面发展,提高从业人员行业能力与学术素养。以多维度,结合理论与实践,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将工艺美术带向社会大众,扩大工艺美术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度,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面对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以守正创新的教育方法和形式来积极面对,构建符合新时代的育人体系。从理论到实践、课程、推广作为通识教育执行体系,以引领教产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