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师
赏读|熏炉香钩:精致的千年氤氲
时间:2023-12-09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96      分享:

       熏炉为焚香用具,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古人主要用来熏香衣物、净化空气,达到除潮去湿、强身健体的效果,一般都是古代贵族和富人使用。到了汉代,香料的品种不断地增加和变化,从上层贵族到底层平民,都喜欢用熏香,随着用香之风的盛行,熏炉也进入了鼎盛发展时期,熏炉的形制更加多样,制作也更加精良,成了文人的把玩之物。

凤鸟衔环铜熏炉,高35.5厘米,重约8斤,秦王室御用,出土于原秦国雍城遗址附近。在它顶端有一凤凰,其下为圆形的炉体,分内外两层。青铜香熏,高12.7厘米,口8.5厘米,战国中期,约公元前4世纪

青铜香熏,高10.4厘米,口8.9厘米,战国中期,约公元前4世纪

透雕青铜香熏,高16.2厘米,口5厘米,底8.1厘米,战国早期,约公元前5世纪纪错金博山炉   高26厘米,重3.4千克,河北满城中山王墓出土。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河北博物院藏

        博山炉通体错金,装饰着形状不定、漂浮多变的流云纹。器座的圈足装饰透雕的腾出水面的三条蟠龙,还隐藏多个透空的孔洞,使峰峦更觉得深邃,器身错金的飘动云气也与山峰间的云气配合,整体像是一座由蟠龙顶托着的一座神山。人们常将博山炉推为香炉的鼻祖,并常把“博山”、“博山炉”用作香炉的代称。 降龙博山炉,高 22.5 厘米 ,西汉,公元前 206 年—220 年。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此博山炉造型奇特。炉盖镂空,作山峰形,与炉身子母口相接。炉座为一条身体盘曲的龙,两爪撑地,昂头张口吐舌。一人蹲踞在龙身之上,左手推开龙头,右手托举奇峰耸立炉体,造型稳重而不呆滞,似有力举万钧之势。

青铜骑兽人物博山炉,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1968年河北省满城汉墓(M2)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青铜凤鸟博山炉 西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汉 青铜错金银博山炉 海昏侯墓出土

四连体方熏炉。高14.4厘米,广东广州出土。西汉中期,公元前2~公元前1世纪。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鎏金青铜熏炉,口径9.3厘米,通高14.4厘米,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1979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齐王墓5号随葬坑出土,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

 弧形盖顶饰一环钮,周围透雕两条盘龙,首尾衔接,线条流畅多姿。炉身为豆形,曲腹,腹部有微凸起的一周纹带,打破了因腹壁素面而导致的单调感,并承饰一对铺首衔环。腹部刻有“左重三斤六两”“今三斤十一两”,底部外缘刻“今二斤三两”,另刻有多字,已有些模糊。熏炉整体造型圆浑典雅,镂雕纹样生动,铸作工艺精美,属同类器中的上乘佳作。

飞鸟铜熏炉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

 炉盖上会设计出镂空的花纹或孔,当香料在炉中燃烧时,烟气可从镂空中冒出。炉座呈盘形,用以盛水,以助熏蒸香气。汉代和西域相通以后,中外文化、经济得以交流,国外的名贵香料输入中国,燃之香气弥漫,因而汉人有用香熏住屋及衣衾的习俗。熏炉的设计一般都十分讲究,制作精巧。

 虎腿面兽衔环鎏金银熏炉,唐 ,西安市临潼区庆山寺遗址出土,炉足为虎腿状,足间置链条或衔环,使熏炉既可平放,也可悬挂。

北宋咸平元年  越窑刻花卷草莲瓣纹香熏  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藏

 银熏炉。北宋,由熏炉盖、托盘、圈足三部分构成 鎏金铜“宝鸭”熏炉  高28.5cm 明宣德

   鎏金披身,曲项昂首嘴半张,眉心装饰瘤冠。炉分上下两层,以下部子口扣合,腹内中空,双翼前借口上有新月形镂孔以促进对流,燃熏时烟雾随颈而上,从鸭嘴中吐出。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史纲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