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北京宫毯之困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专家名师
赏读 | 探究北京宫毯之困
时间:2023-11-02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42      分享:
北京宫毯曾经是宫廷艺术的“王牌”,是皇帝和王公贵族的专属之物。作为燕京八绝之一,说它是工艺品不如说它是最具有“皇家格律”的艺术品。“南北一条中轴线,四方对称布局严,外城内城加皇城,城城围着紫禁城。”民间对故宫的描述不仅可以用在北京城市建筑规划上,还可以用在北京宫毯上。
北京宫毯以传统图案著称,既拥有皇族的规制和气派,又散发着民间韵味,融中国绘画、刺绣、织锦、建筑装饰艺术于一体。它以工艺精细、样式美观、图案多彩、色调素雅闻名于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北京地毯行业每况愈下。这一时期大部分地毯企业纷纷改行或倒闭,这不仅限制了地毯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也使现代织毯工人及研发人员较之前大大有萎缩。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行业、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不断涌现,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人们生活状况大为改善。在这个时期,劳动就业方向发生了转移,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先进型、服务型。手工业开始衰落,手工地毯行业几乎全军覆没,仅有北京市地毯五厂还在维持少量生产。从业者劳动观念的转变,劳动力成本的快速升高,使得手工地毯的生产难以为继。截至目前,关于北京宫毯的发展困境尚未引起广泛的重视,需要系统性的研究。

图1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红地锦花纹栽绒地毯

一、材料之困
北京宫毯的原材料主要是羊毛、丝线,织结坚牢,毯面柔软。羊毛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呢绒、绒线、毛毯、毡呢等纺织品都需要大量羊毛。羊毛生长在绵羊身上,其取样的方法是使用剪刀在规定部位贴近皮肤处剪下毛样,要求毛茬整齐。用手指捏紧样品,将其撕下,尽可能保持羊毛的长度、弯曲及毛丛的原状。加工羊毛需要经过洗净毛、开毛打土、洗毛、烘干等多道工序,成本较高。羊毛漂洋过海,从中亚细亚传播到地中海和世界其他地区,成为亚洲和欧洲的主要纺织原料。中国绵羊资源在世界占比上遥遥领先,对于其保护也应当做到最好。
当手艺人在织宫毯时会出现过敏情况,是因为羊毛与皮肤进行摩擦从而使皮肤产生了不耐受。过去织宫毯的手艺人们忍受痛痒也会坚持织到底,可见他们对宫毯的喜爱与执着。 

 图2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黄地万字锦纹栽绒地毯

如今消费者对生态环保有着更强的意识,羊毛是天然纤维,具有弹性好、吸湿性强、有光泽和保暖性强等优点,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由于羊毛纤维表面的特殊结构,羊毛制品存在容易毡缩变形、易沾污垢、易起毛起球等缺点,这不仅影响了羊毛制品的外观,也会影响穿着的舒服程度。通常可采用纳米技术抗羊毛织物的起球性和拒水拒油性,利用纳米溶胶-凝胶技术抗羊毛织物的起球性。
二、技艺之困
北京宫毯的织造技艺特点可用三句话来概括,首先图案设计精细,构思完美;其次,选料精心,配线准确;再次,加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北京宫毯的工艺流程大体分为三个工序:前期准备、织毯成型、美化整理。前期准备分为剪毛、纺纱、染纱、绘制四个环节;织毯成型分为上经、拴绞、打底、结扣、过纬、剪荒毛、下机等环节;美化整理分为平坦、片毯、洗毯、剪活、修剪五个环节。制作工具分为两部分,一是织毯设备,二是织毯专用工具和量具。
工艺师设计出织毯的花纹图样后,要将它按照织毯尺寸放大,并用不同符号标出不同颜色的毛线,按照图样以经线、纬线交叉的方法将一根根毛线编织成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手工地毯经过选纱、纺纱、染纱、图案设计、放样、织做、平活、片剪、修整多道工序,工艺复杂,全部是手工操作,匠人们的劳作也非常艰辛。

图3《火光》

在过去织毯整个工艺流程均由同一个工艺师完成,而如今在机器时代的背景下流水线合作,每个步骤由一人或几个人完成,接着再由其他人完成下一个步骤,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完成作品速度快,工艺师学习自己所做的那步即可,不用掌握所有工序也可以完成作品。反之,运用这种方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流水线工序下,宫毯的质量是有瑕疵的,缝合的缝隙不平,甚至会鼓出一个包。若想避免此问题,需要技艺传承人学习整套工序,从整体来认知宫毯。
三、营销之困
众所周知,宫毯曾经一直活跃在宫廷,在宫廷内自产自销,而很难在百姓家广泛应用,然而正因如此也就失去了其在现代市场的发展动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生活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营销的方法大大增多,织造宫毯所用到的原料羊毛也被廉价的化学纤维所代替,更过分的是有的黑心商家把原料换成劣质物质。这些原料的代替品不知是否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伤害。此外,宫毯的生产周期较长,一般是在一两年,所以受生产能力的限制也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市场开发。而如今非遗发展的方向一共有两个,一个是用作文旅产品,一个是高端工艺品。

图4《吉祥》

笔者认为文旅产品须把此工艺的特点、文化体现出来,而且需要批量生产,而北京宫毯受技艺的限制根本无法实现这样大规模的生产。此外,对宫毯的宣传力度不够。在如今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深受年轻人喜欢的抖音、哔哩哔哩、微博、快手短视频、小红书等新兴媒体平台是非遗在当下复兴的重要途径。利用媒体对非遗历史文化、制作技艺进行宣传推广,会使得更多的年轻人对非遗有所感受和体会。高仿品在如今市场上越来越多,各种不知名的毯子很高程度地模仿了宫毯的纹样,但所需原料及人工成本都非常之低廉,这极大地冲击了原有的宫毯市场。需要明确的是,宫毯产品具有可复制的属性,因此它既不能视为宫毯,也不能视为宫毯衍生品。
普遍情况下,大家常以家用和商用地毯为主要商品,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发展,市场发展也应随之做适当调整,现如今宫毯的发展状况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首先要对宫毯的创新做功课,其次要把宫毯的特点与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图5《岁寒三友》

面对这样的市场现状,宫毯行业更应该维护好高端市场。当宫毯制品从宫廷高端奢侈品转型为普通大众所需的实用产品时,宫毯的纹样、技艺以及雍容华贵的视觉效果,都将大打折扣,这势必会损失其审美价值和文化内蕴。在历史上,雕漆也一直专属于权贵阶层,尤其是皇家,可以不计工本投入,追求完美的效果。进入近现代后,同样被纳入特种工艺之列。因此,宫毯应保持并延续这种价值属性,明确市场定位,找准目标消费群,培养特定的客户群体。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宫毯织造技艺要完全放弃大众市场,针对不同受众,可以设计、开发一些小件宫毯工艺品,或是宫毯工艺衍生品,将宫毯与其他工艺或艺术形式相结合,这样的作品既具有丰富的表现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面积使用宫毯所需的高成本。
四、传承之困
明清两代可以说是中国宫毯的鼎盛时期,从事这门手艺的师傅大概有5000多人。随着封建王朝的消失,这些有皇家韵味的手艺与工艺也随之淡出人们的视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第一、第三地毯厂及西城地毯厂先后成立。在20世纪80年代,地毯行业进入鼎盛时期。随着时代的变化,最讲“皇家格律”的北京宫毯,在多数人眼中显然“不合时宜”。现如今,宫毯织造技艺的传承问题日渐凸显,从事这门工艺的人屈指可数,仅有传承人王国英和她几个徒弟在北京顺义区仍在坚守。

图6 《云鹿》

传承人数量少和资金支持不足是宫毯织造技艺发展中所面临最大的问题。大多数手工艺传承人年龄都过大,传承人较少,当今社会年轻人对手工艺不感兴趣或兴趣极低,政府支持资金对非遗手工艺复兴的支持不够充分,宣传力度也不够。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传承人是重要的传承力量,青年传承人短缺是非遗手工艺在当今社会传承中面临的严重问题。首先可在高校中设立相关课程,让更多的学生接触,或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展开宣传。
高校青年人才资源丰富,可利用校内课程安排使之充分参与到手工艺非遗的保护中来。学生可将非遗手工艺带入自己本专业设计实践中,再以符合当代审美的设计进入市场。
五、总结
宫毯工艺材料价格贵、费时耗工,但在如今的时代发展变迁下,北京宫毯留下的是工艺美和材料美,与现代潮流时髦不符,使得能够欣赏北京宫毯艺术的人少之又少,然而在解决了宫毯的材料之困、技艺之困、营销之困、传承之困后须探究宫毯如何在当下体现现代性创新,这也是许多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当代工艺美术创造中,如果不顾及传统工艺技术的基础,便会让艺术失去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特有的价值和内涵,但如果过分依赖传统,则会失去应有的个性化、时代性特点。宫毯艺术也应该在传统与创新之中寻找平衡,实现传统工艺美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就北京宫毯的发展现状来看,有其个性化的问题,也有手工艺工艺美术都需要面对的共性问题,科学技术创新的冲击、缺乏后继人才、不被社会看好等问题比比皆是。对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在如今快速传播的数字媒体时代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创新、保护和传承非遗,以此使非遗更具活力与生命力,促使更多民众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京华瑰宝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