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师
赏读|穿越千年找到你——中国工艺美术之都·温州
时间:2023-06-01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468      分享:

在恰逢温州建城2215年和建郡1700年之际,近日温州被正式授予“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称号,成为继广东潮州、福建泉州之后全国第三座获此殊荣的城市。
这不禁令人怀想中国风水文化鼻祖东晋郭璞为温州法天象地卜筑“七星斗城”的传奇。史家评价,温州“山水斗城”的格局是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维和“象形制器”理念的典型结晶,是古代堪舆学运用的典范,开创了一般郡城依天象筑城的先河。


温州城市通江达海的地理形态
图源: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今天,当我们推开历史之门,沿着历史文脉,踏着历史城脉,去观照温州这座城的时候,会有无限的遐想……几度春秋,几度辉煌,尤其是宋代的温州城,可能会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宋代,这个被学术界誉为“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的时代”,商品经济的萌发推动了城市变革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近50个。而地处东南沿海的温州这座城市,在北宋末年人口数就达119640户,462710口,到了南宋时期更是跨入百万级人口大都市,俨然是一座闻名遐迩的“网红城市”。“永嘉四灵”诗人徐照描绘当时温州是“十万人家城里住,少闻人有对门山”。


宋代温州是浙南最大的开放型工商业城市,被称为“其货纤靡,其人多贾”,全民经商蔚然成风,是早期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北宋温州知州杨蟠《永宁桥》诗云:“过时灯火后,萧鼓正喧阗。三十六坊月,一般今夜圆。”描写当时酒楼、茶坊、饭铺、饼店、浴堂、瓦舍勾栏和风味小吃等服务行业夜市消费的盛况。杨蟠所感受的“水如棋局分街陌”的温州城,市区沿河两岸店铺栉比鳞次,甚至连桥道两边都摆满了小摊,大街小巷充满着浓郁的市井烟火气息。


宋代温州商业繁华地带主要集中在三十六坊中的城北和城南以及州治的东侧和西侧一带,今天瓦市殿巷附近就是宋代温州著名的瓦舍勾栏集中地方,经常汇演一些温州鼓词、莲花、南戏等。这里曾经是千年前温州人吃喝玩乐的都市游艺场,汇聚了丰富多彩的歌舞戏曲娱乐活动和美食小吃,城中三教九流皆荟萃于此。


著名的官营酒楼瑰丽豪华,有康乐坊的“挟海楼”,百里坊的“八仙楼”等。茶楼酒馆是宋代市民最重要的信息集散地,而会昌湖和南塘河也成为宋代温州绝佳的市民文化休闲中心。


杨蟠《南塘》诗咏:“赖有风相送,荷花十里香。”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在会昌湖畔留下“有林皆橘树,无水不荷花”的诗句。从会昌湖边一带酒楼歌馆到南塘沿城皆平堤树柳,两岸私家园林,呈现一派和煦闲适盛景,吸引着达官贵人和市民休闲娱乐。


遥想千年,在温州朔门码头沿岸,这里有日本、高丽等国僧人访学参禅,海商开展贸易,有宋代海商远赴重洋经商。他们在江心屿的灯塔辉映下,怀揣着美好憧憬,迎来送往,在附近众多类似今天大排档酒楼和茶坊把酒言欢,品茗抒怀,聚散依依,让温州充满着国际化的都市烟火气。


北宋名臣赵抃的“城脚千家具舟楫,江心双塔镇涛波”诗句,生动反映了温州通江达海、港通天下的繁盛场景。宋代温州充满活力自由的生活环境和都市商业文化,真实呈现温州作为“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的繁华盛景。

宋代温州城内外厢和城内主要街道示意图 

图源: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宋代温州文人雅士崇尚诗意的生活格调,追求济世的文化理想。无论是饮宴聚会、文人雅集,还是居家生活,休闲清赏,在他们的眼里,“焚香、点茶、插花、挂画”生活“四般闲事”,既是一种闲情逸致,也是一种人生修为。


“永嘉四灵”诗人徐照咏叹:“胡琴音屈律,香篆气粉霏。”翁卷诗云:“炉香碗茗晴窗下,数轴楞伽屡展舒。”表明宋代温州文人以香会友、以香传情,追求“鼻端参禅”的心境。


宋代温州文人品茶之风盛行,宋徽宗曾钟情于温州茶,他在《大观茶论》开篇赞曰:“茶之为物,擅瓯(即温州)、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品茗赋诗,最有情趣当属王十朋和“永嘉四灵”诗人,王十朋作有三十多首吟茶诗,“永嘉四灵”也有50多首茶诗存世。当点茶、斗茶与宋瓷相遇,构成了宋代独特的茶饮艺术,成为他们追寻生活美学最流行的休闲方式。


宋人热爱鲜花,插花喜用青瓷花瓶。在平常的社交活动中常有食花、赏花、簪花、献花、赠花等习俗。宋代温州扬名坊(今广场路附近)有一处“众乐园”,经常成为士人赏花饮酒吟诗的好去处。


作为中国山水诗发源地,宋代温州诗家名篇风雅传承。“永嘉四灵”诗人常在松台山爬山游嬉、赋诗唱和,也常与友人泛舟会昌湖中,徜徉西山之上,畅饮论诗,乐而忘返。会昌湖的妍丽风光,也曾经是一些士人隐居之所。
尤其是宋代温州的标志性建筑——会昌湖畔的思远楼,自北宋开始就成为历代文人墨客赞美诗词曲赋的地方,叶适是思远楼的常客,经常与友人登楼品茗酌酒,诗兴大发。南戏《荆钗记》里唱道:“越中古郡夸永嘉,城池阛阓人奢华。”

南戏 图源: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可见宋代温州“思远楼”在文人雅士心中的地位。据统计,《宋诗抄》选录宋代诗人100家,其中有温籍诗人薛季宣、陈傅良、叶适、林景熙和“四灵诗派”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等8家,体现了宋韵瓯风的文学高度。


在宋代温州士大夫的心中,咏诗赋词雅集和聚徒讲学既是他们追求生活情趣和文化理想的缩影,也是他们治国平天下“师友圈”的生动写照。


自北宋王开祖讲学于东山书院开始至南宋书院鼎盛时期,温州开办的书院一度占浙江省书院的三分之一。其中王开祖创办的东山书院、周行己创办的浮沚书院、毛崇创办的南湖书院、薛季宣创办的稚新塾、陈傅良创办的仙岩书院等成为潜心研学和传播学术思想的重要场所。


追溯温州学脉开宗立派,以北宋“皇祐三先生”王开祖、林石、丁昌期和周行己、许景衡等“元丰九先生”以及南宋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一批领军人物,也师也友,承前启后、阐扬论述,形成了与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鼎立而足的永嘉学派,构成了中国思想史的一座高峰。


永嘉学派以“道不离器”“义利并举”“通商惠工”的民本思想,形成的平民文化,展现了治国理政的中国伦理智慧,也一直成为温州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不仅深刻影响着一代代温州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更是远播日本、韩国、越南和新加坡等国家。


永嘉学派馆 图源:新华智云


斗转星移,抚今追昔。创意是温州人与生俱来的品质,千年前的温州宋韵潮品畅销海内外,当时温州人主要从事漆器、制瓷、造纸、印刷、纺织、造船和雕塑等行业,宋代温州号称“百工之乡”,尤其是漆器和瓷器赋予了宋韵生活美学。“温之漆器名天下,精致之甚,奇彩异制,夺目光烜”,成为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创产品。


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御街上就有醒目的温州漆器铺。《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均有记载温州漆器专卖店。宋代温州漆器作坊都集中在城区信河街、五马街、仓桥街、百里坊一带。


温州漆器之所以广受海内外青睐,与温州工匠追求器物简约、素雅、质朴之美的创新理念息息相关。在近年来出土的文物里,大部分宋代温州漆器都有铭文标注:“丁卯温州开元寺东黄上牢”“乙酉温州新河导俗巷林六叔上牢”等,这些都展现了宋代温州工匠迎合时代的消费观、审美观和品牌观。

温州漆器 图源: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宋代温州在瓷器的创意设计方面,器型讲究简洁优美、清莹淡雅、精巧实用。纹饰有卷草、葵花、牡丹、菊花、蕉叶、莲花纹等花卉图案,以及器物内底压印“福寿双全”“金玉满堂”等吉祥文字款式,迎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当时在整个瓯江流域和飞云江流域形成了瓯窑和龙泉窑系的青瓷生产基地。


美国学者霍普孙、海索林顿合著的《中国陶人艺术》一书中说:“中国古今名瓷,分布在全世界各个角落,即印度、菲律宾、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波斯、阿拉伯以及非洲的埃及都大量使用中国浙江青瓷。”前些年在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出土一些制作精良的青瓷罐、瓶等作品,也出现各国工匠潜心模仿青瓷工艺,并形成了自身的青瓷艺术风格。


温州朔门古港挖掘出土瓷器

图源: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青瓷的大量外销,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重要缩影,真实全面反映这一时期商贸活动,实证了温州千年商港、海丝重要节点城市的历史定位。
近日,在首届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评选结果出炉中,宋代文物就有26件,温州占6件,见证了温州百工的悠久历史,也见证了温州工艺美术的宋韵气象。
宋代温州城市的商业繁荣,出现士庶文化雅俗合流的现象,也为市民艺术培育提供新的土壤。在宋韵瓯风的文化浸润下,经常流连于九山湖畔的才子佳人在吟诗赋词的唱和中体验了科举制带来的人情冷暖,也看到了这座城市商业带来的自由沸腾,他们以自己的伦理标准和审美情怀创立了“九山书会”,开启了抒写属于温州人精神世界的南戏,让市民买票观剧成为时髦。


从此南戏随着温州商人闯荡天下的脚步辐射大江南北,派生出余姚、海盐、弋阳、昆山四大声腔,以及福建泉州、兴化等地的南戏诸腔,成为宋韵瓯风流变千年的一抹亮色,标志着宋代中国真正实现了从贵族艺术向市民艺术的彻底转变,为中国艺术商业化开创了新篇章。


宋代温州作为滨海山水城市,通江达海,手工技艺发达,商贸繁盛,民风开放,人物富庶,文风鼎盛,百姓生活优雅,思想自由多元,整个社会呈现平民化、商业化、世俗化和人文化的特征,彰显着别开生面的宋韵瓯风和江南都市风情。


宋代是温州古代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也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享誉“一片繁华海上头”的都市气象。

来源:浙江文促会公众号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