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前启后:元代的造物设计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专家名师
赏读 | 承前启后:元代的造物设计
时间:2023-03-28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389      分享:

元代采取鼓励和保护的政策,因而手工业生产在继承唐、宋、辽、金各代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各类大规模的手工业。尤其是在大一统的政治条件下,国内各地、各类手工业得到了较充分的汇集与交流,许多中亚、南亚的手工业专家、技工也来到中原,更使元代手工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成果日益显著。元代的手工业范围极为广泛,包括棉织、丝织、矿冶、制瓷、造纸、印刷等。此外,技术进步还带来了农具,甚至科技器具——简仪(天文仪器)设计上的革新。

陶瓷制品

        元代的瓷器造型样式多继承唐宋风格,盘、瓶在样式设计上有了新的发展。一种菱花形边沿大盘,直径在两尺左右,体形硕大,花式折沿,足有两寸多宽,它吸取了唐宋菱花镜的外形特点,又独树一帜。瓶一类器皿有小口丰肩敛足的梅瓶、细颈硕腹的玉壶春、葫芦瓶、四系扁壶几种。四系扁壶明显带有马蹄壶的痕迹,显然是从北方游牧民族的器形发展而来。
元代  白蛇传瓷枕
元代 青花釉里红瓷仓  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院
        1974年江西省景德镇出土,其颜色的烧制方式,考古学家至今无法解释。
元代  描银瓷葫芦
元代  至正型元青花龙纹大瓶   大英博物馆藏
         至正型元青花龙纹大瓶是中国陶瓷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是鉴定元青花的标准器。流失海外,是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

元代  春水玉带钩佩 无锡博物院藏
        春水玉带钩佩是国家一级文物,刻的是海冬青啄雁图。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有元代纪年的春水玉,藏于无锡博物院。
元代  青白瓷水月观音  景德镇 

元代  桃式杯 由整块玉雕制而成,胎壁较薄,做工精美

元代玻璃莲花托盏  甘肃省博物馆藏 

元代  出土舞俑
元代 兵马俑
 元代 匜[yí]

元青花瓷胎珐琅彩景泰蓝
白釉刻划黑龙纹炉

元代  磁州窑狮形烛台
元代景德镇青白釉点赫彩斑三足炉
元代  天蓝釉花口紫斑贴塑兽面双螭耳连座瓶  
北京市元大都遗址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元代陶瓷器的造型和纹样设计,时代特点十分强烈。在造型设计上,各种器皿形体以宽、大、厚、重而著称,胎骨厚重,粗犷有力。这些器皿的设计,体现了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和奔放豪爽的性格,也显示了它与当时伊斯兰文明的密切关系。

金属制品

        元代政府对于冶铁、冶铜、提炼金银等极为重视,在工部总管府下设有镔铁局,专门冶炼铁铜等金属制品。元代蒙古贵族对金银的喜尚,使得统治者对金银的开采、提炼到设计、制造都非常重视,也因此促进了金银器的发展。就铜器而言,元代的铜器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宋相比都呈现下降趋势,加工粗率、装饰简陋。就连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铜镜也是今非昔比,对铜器的荒疏,也许正是蒙元贵族们对金银器的极端重视而造成的。       

 

元代  张士诚母曹氏墓出土银器 苏州博物馆藏

 元代 银龙槎
       采用白银打造的器皿用具,朱碧山创制了槎杯酒具,杯高15.2厘米,长19.8厘米。造型作枝干杈丫的老树,树皮纹理清丽细密,有一老者坐于槎内,手持长石,石上有篆书“支机”二字。乘槎老者神态怡然自得,抬头凝望天际,面露会心微笑,其头巾、衣领随风飘拂。
元代  鎏金酒具        
元代  “陈铺造口”款海棠形貘纹金带扣
  元代金马鞍(国家一级文物)
 元代 银镜架
        出土于苏州市盘门外吴门桥东南元末吴王张士诚之父母合葬墓,现藏苏州博物馆。银镜架作折叠式,由前后两个支架构成。银镜架的结构设计新奇,为仿木制框架结构,造型豪华端庄,玲珑剔透,虚实相宜,制作精美,它是在整体的支架上镶色三片经过雕镂的银皮,显示了设计构思的独特匠心

元代  银镀金錾花双凤穿花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馆藏
  元代银牌、金牌(国家一级文物)

元代  “闻宣造”如意云纹金盘 苏州吴县吕师孟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元代  女金冠
元代  银质圣旨牌
  元代  金累丝镶宝饰件
       元代的金银器有三大类制品,一类是各种生活使用器皿,是数量最大、造型式样最多的,它们有碗、盆、盘、杯、碟、瓶、执壶、盒、盏、匜、盂、香熏、勺、筷、刀 、镜架等。二类是各种首饰,有手镯、戒指、带饰、帽顶饰、耳坠、簪、钗、条脱、印章等。三类为货币,如金锭、银锭、金条、银条等。元代的金银器皿设计明显地承袭了唐宋金银器的造型风格,花式造型是较为突出的样式。
画中的元代船只

元 钱选《归去来兮图》中的船

元代  黄公望《剡溪访戴图》中的船


        在壁画所有双尾船的图像中,这艘小双尾船很有特色,是作为“千手千眼观音变相”的装饰图案画出现的,可能也与现实有较大差距,但画面上对船的细部结构,甚至每一枚铆钉都描绘得十分清晰。这幅画显然是出自熟知造船工艺的画师之手。

兵器

        由于战争的需要和蒙古族的尚武精神等因素,元代的兵器制造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忽必烈时代,官府手工业作坊涌现出了大批杰出的军器工匠和设计师,设计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枪炮,从元大都遗址的铜炮规格看,堪称是至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大炮。到了元代,蒙古人将火炮技术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元代   火铳
        元代率先研制出具有近代火炮意义的火器,这就是铜火铳,这种火炮的威力巨大,其原理和使用已经具有了近代火器的特征,堪称一个划时代的武器。

天文仪器

        天文学在元代是比较发达的科学,当时有不少天文器物出现,如浑天仪等10多件天文观测仪器就是其中的代表,制造这些科技含量极高的器具是体现元代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志,而这些天文仪器的设计者和制作者郭守敬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浑天仪 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属模仿天体形状,将仪器制成多个同心圆环。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面刻画或镶嵌有星宿、赤道、黄道、恒稳圈、恒显圈等。天球转动时,球内的地仍然不动。唐宋时期有人把浑象和自动报时装置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元代 郭守敬 简仪(复原品)

郭守敬 地平经纬仪(复制品)

        主要用于测定天体的方位角和地平高度。

        1276年,忽必烈诏令编制新历法,为此设立了专门机构太史局,并任命王恂和郭守敬二人为主要负责人,先后参与改历工作的还有张文谦、张易、许衡、杨公懿等人,他们各尽所能,分工合作,终于在1280年编成了新历法,即著名的授时历。在四年的编历过程中,郭守敬共创制设计了简仪、高表等17种天文仪器。其中,他设计的简仪非但简化了浑仪观测坐标系统,而且精度也高于浑仪,他还采用了与近代滚珠轴承作用相同的圆柱体轴承。


生产工具
元代  纺缕车(拓片)
       纺缕,就是纺线的意思,此处是指把蚕丝纺成可以织布用的丝线。纺车在汉代就已得到普遍使用,操作时一只手摇动轮盘,另一只手将纺线引到纺锭上缠绕。用纺车纺的丝线均匀而平整,织布时更容易使用。
元代  水转大纺车(仿制品)
        水转大纺车是一种相当完备的机器,与近代纺机构造原理基本一致,已具备动力机、传动机构和工具机的结构。
原文载于:民间文化史纲公众号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