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钧瓷要经过的那些工序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专家名师
欣赏 | 钧瓷要经过的那些工序
时间:2023-03-18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93      分享:

钧瓷始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钧瓷以独具特色的釉料以及烧制方法而产生的窑变而著称。钧釉以铜、铁为着色剂,上釉时使釉色和纹路相交叠置,待出窑后便会呈现色彩斑斓的窑变效果,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特点深受陶瓷爱好者的喜爱。
钧瓷生产自古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说,主要是讲生产工艺复杂。从选料到烧成产品,其间要经过诸多工序,哪道工序稍有不慎,即使小小差错也会造成前功尽弃,这也是钧瓷珍品率极低的原因。

古代的钧瓷工艺与现今不太相同,如在原料的加工上,过去用的是畜力,而现在采用了轮碾机和球磨机等现代机械等。烧成工艺也与现今不太一样,过去燃料用的木柴和煤,现在大多改用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

若以现代生产工序划分,一般需要经过如下几道大的工序:
1、加工:将选好的原料进行加工生产的过程。
钧瓷原料种类繁多,主要分布在禹州西部和北部山区。挑选到合适能用的原料后需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
首先,用轮碾机对石质原料进行粗碎,然后将瓷土露天堆放,进行长期的、循环不断的风吹、日晒、雨淋、冰冻,使其风化润酥,改善性能。
其次,分别按照泥料、釉料的不同种类进行按比配料,然后装入球磨机中,打磨成符合质量要求的泥料或釉料。
再次,泥料、釉料达到规定的细度后从球磨机中放出,泥浆过筛入浆池,釉料过筛入釉池或釉缸。一般来讲,泥浆或釉浆使用前需陈腐一定时间,以使其更加好用。

2、造型:根据设计意图或客户要求造出一定形状的模子儿。
模子儿是用石膏和泥料制成。造型大致分两类,一类为器皿类,另一类为雕塑类。器皿类为尊、炉、瓶、洗等方圆器,雕塑类为人物、动物等不规则造型。器皿多为圆器,故用转轮旋制; 雕塑类多采用推塑、捏塑.雕刻等手法制成。

3、制模:把造好型的模子儿翻制成模型。
模型材料古代用泥制作,翻制成后素烧成模,可用于脱坯成型。现代普遍用石膏粉加水调制成浆,然后按照一定的原理使其凝固而成模。石膏模既可用于注浆成型,也可用于脱坯成型。模型一般为内空型,其内壁的形状即为坯体的外形。

4、成型:
根据产品的种类和不同需要,一般成型有注浆成型、拉坯成型、脱(印)坯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等几种方法。

5、素烧:
把经过修整后的成型坯体,不上釉先烧一次,温度900C~950C,一般5小时左右(液化气烧成)。素烧的作用是使坯体的有机物氧化,水分逸出,避免这些物质在釉烧时挥发而导致釉面出现鬃眼、釉泡等缺陷,同时坯体的强度和吸水性增加,利于上釉操作。

6、上釉:
把经过素烧后的素胎,采用涮釉、浸釉、浇釉、刷釉、喷釉等方法进行上釉,使素胎表面附着一层具有合适厚度的釉浆。

7、釉烧:
经过上釉的釉坯,入窑进行烧成。温度一般在1280C~1350C之间,用时13小时左右 (液化气烧成)。釉烧是“土变黄金”的过程,也是钧瓷生产的一道关键工序。
8、检选:
对烧成后的产品,按照《地理标志产品 钧瓷》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选和分级。合格品一般分合格、精品、珍品三个级别。

深入了解了钧瓷的制作工序,我们发现钧瓷烧制工序复杂而精细,在过去常见的柴烧与煤烧中,常有“十窑九不成“之说,虽然现在多为气烧,合格率提高了,但在生产过程中仍会经常出现各种缺陷而成为次品或废品。
钧瓷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变化无常的外表,也在于烧制工艺,这种承载着千年历史文明的烧制工艺,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无价瑰宝。

来源:瑛玮艺术家具定制公众号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