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师
欣赏|珍秦斋藏历代古玺印第一辑
时间:2022-10-12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459      分享:
清乾嘉以来,金石之学勃兴,古玺印搜藏之风成为仕宦阶层的一种时尚。自清至民国间,诞生了许多位著名的古玺印藏家和集古印谱。如汪启淑《汉铜印丛》、潘有为《看篆楼古铜印谱》、吴式芬《双虞壶斋印存》、吴云《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陈宝琛《澂秋馆印存》、高庆龄《齐鲁古印攈》、吴大澂《十六金符斋印存》、端方《匋斋藏印》、罗振玉《赫连泉馆古印存》、陈汉第《伏庐藏印》等等,黄宾虹、王献唐、周暹、乐守勋等也收藏宏富,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陈介祺的《十钟山房印举》,可谓冠绝古今,高山仰止!
古印的收藏,可分为两个大时代。概括为“铜印时代”与“石印时代”。铜印时代泛指先秦七国、秦汉南北朝、隋唐宋元。其制作材料以青铜为主,由工匠技师刻铸的公私印章,俗称高古玺印。石印时代是指明清时期,各个篆刻艺术流派的名家作品,其创作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石质,由篆刻艺术家本人自行设计镌刻完成,俗称流派印。
珍秦斋主萧春源先生,濠江坤士,西泠印社中人。善治印,富收藏,凡书画吉金等,莫不富有,尤以历代古玺印收藏最为著名,乃一九四九年以来古玺印收藏集大成者。适逢香港嘉德拍卖公司十周年之际,春源先生高义,遵循“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之雅风古训,倾其毕生集藏之古玺印,分享于嗜古同好,印玺之林,福莫大焉。
观珍秦斋所藏之历代古玺印,时代完备,贯穿历史。上自先秦五系,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下至隋唐五代,宋辽西夏及元明各朝。域名职官,王侯公卿,长史掾曹,即是一部历史;银玉鎏金,桥瓦鼻觽,鱼蛇龟驼,也是一部古代玺印演变史;满白细朱,缪篆鸟虫,铸坯刻凿,又是一部篆刻艺术发展史。浩浩荡荡,令人赞叹!
珍秦斋藏历代古玺印
此次拍品数量宏富,稀品精品众多,可圈可点者彼彼皆是。窃以为亮点有四:
其一,官印。
此次上拍的战国秦汉六朝官印达34方。战国官印占15方。其中以“平匋”烙印为魁;“陲戌匀”,“上艾”,“述保之鉨”,“隧革”,“青氏司寇”,“合阳府”等,或官署或地名,或荆楚或三晋,皆为首见孤品,可补充史籍所缺。秦“丧尉”官印,鱼钮。以愚见,存世秦汉古印中,以鱼为钮者,仅十数方而已,向为藏家所追逐。“周昌”与“建平君印”两枚一套组印,皆鼻钮;“建平君印”印台属三晋风格,印文四字含秦系篆书遗韵。孙慰祖先生考定这方“建平君印”是楚汉相争时期“赵相建平侯周昌”之物。此论可见《史记·吕太后本记》及《高祖功臣侯年表》。“周昌”私印,日字界格,两字印文战国金文气息浓郁,当为其本人随身自佩印信,此印制成当在“建平君印”之前。新莽龟钮“万岁三老印”,北朝龟钮“安陆太守章”,南朝鎏金龟钮“通道侯印”,龟钮“右积弩将军章”,十六国驼钮“部曲将印”,皆为稀见之品。


Lot 1912
战国 铜柱钮烙印
印文:平匋。
2.7x2.7x4.4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战国篇》第8号,澳门基金会出版,2001年。
2、《古玺文分域研究》P560,肖毅编,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2018年。
3、《收藏.拍卖》P82,广东教育出版社刊行,2005年第4期。
4、《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57,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Lot 1891
战国 铜鼻钮官印
印文:陲戌匀。
2.8x3x1.1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战国篇》第1号,澳门基金会出版,2001年。
2、《古玺文分域研究》P455,肖毅编,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2018年。
3、《收藏.拍卖》P82,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4期。
4、《先秦玺印图说》P72,徐畅编,文物出版社出版,2009年。



Lot 1890
战国 铜鼻钮官印
印文:上艾
1.7x1.7x1.5cm
出版著录:
1、《珍秦古印展》第1号,澳门市政厅出版,1993年。
2、《古玺文分域研究》P429,肖毅编,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2018年。
3、《中国书法全集 92.先秦玺印卷》,刘正成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2003年。



Lot 1888
战国 铜“述保之玺”瓦钮官印
印文:述保之玺。
1.8x1.9x1.3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战国篇》第2号,澳门基金会出版,2001年。
2、《古玺文分域研究》P456,肖毅编,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2018年。

Lot 1886
战国 铜“燧革”鼻钮官印
印文:燧革。
2.1x2x1.1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战国篇》第6号,澳门基金会出版,2001年。
2、《古玺文分域研究》P457,肖毅编,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2018年。
3、《收藏.拍卖》P82,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4期。
4、《先秦玺印图说》P155,徐畅编,文物出版社出版,2009年。


Lot 1887
战国 铜“青氏司寇”鼻钮官印
印文:青氏司寇。
1.7x1.7x1.4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战国篇》第10号,澳门基金会出版,2001年。
2、《古玺文分域研究》P416, 肖毅编,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2018年。


Lot 1885
战国 铜“合阳府”鼻纽官印
印文:合阳府。
1.5x1.5x1.2cm
出版著录:
1、《珍秦古印展》第4号,澳门市政厅出版,1993年。
2、《古玺文分域研究》P405,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2018年。
3、《中国书法全集 92.先秦玺印卷》,刘正成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2003年。


Lot 1884
秦 秦铜鱼钮丧尉印
印文:丧尉。
1.9x2.4x1.5cm
出版著录:
1、《方寸乾坤–珍秦斋藏历代玺印精品集》P60,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秦玺印封泥职官地理研究》P63,王伟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14年。
3、《可斋论印三集》P11,孙慰祖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7年。
4、《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23,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
5、《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40,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Lot 1918
西汉 铜鼻钮印一组两件
印文:1、建平君印。2、周昌。
1.2x1.5x1.2cm,1.8x1.8x1.3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17,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孙慰祖论印文稿》P73,孙慰祖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1999年。
3、《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26,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




Lot 1925
新莽 铜龟钮万岁三老印
印文:万岁三老印。
2.4x2.4x2.2cm
出版著录:《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21,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Lot 1945
北朝 铜龟钮安陆太守印
印文:安陆太守章。
3.1x3.1x3.6cm
出版著录:《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27,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Lot 1943
南朝 铜鎏金龟钮官印
印文:通道侯印。
2.2x2.1x2.2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23,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可斋论印三集》P33,孙慰祖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7年。
3、《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64,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
4、《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163,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Lot 1944
南朝 铜龟钮右积弩将军印
印文:右积弩将军章。
2.6x2.5x3.3cm
出版著录:《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26,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Lot 1940
十六国 铜驼钮部曲督印
印文:部曲督印。
2.5x2.5x3.2cm
出版著录:《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25,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其二,巴蜀印。
随着三星堆遗址的进一步发掘,众多造型奇异的青铜器出土,再次引发全球考古界的广泛关注。巴蜀印开始被藏印界研究与收藏是近几十年的事情。我想,随着对三星堆及巴蜀文化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巴蜀印面上的各种古奥图案符号的含义属性,最终会被破译。这次专场中有一方印面为“王”的小型巴蜀印,印的体形与战国秦系古印非常接近,印身四侧环刻有“王子”铭文和其它巴蜀符号,极为罕见。据考古资料显示,四川一带出土的巴蜀印多定为战国时期,而出土存世巴蜀印的印台,普遍薄于战国时期东方七国古印,细小而轻薄的鼻钮与印台,更符合西周春秋时期古印的特征。神秘古奥的巴蜀印上图案纹饰,它们是否与三星堆文化器物上图符有着沿续的血脉?仰或是巴蜀文化与秦早期文化交融的结果?目前我们尚不得而知。这次珍秦斋集中释出15方珍贵的巴蜀古印,自成体系,无疑是这场拍卖的一个热点。机会难得!


Lot 1906
战国 铜巴蜀印一组两件
印文:1、罗子。2、王。
0.8x1.1x2.3cm,0.8x1.5x1.2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战国篇》第105、153号,澳门基金会出版,2001年。
2、《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15,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王)
3、《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61,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王)




Lot 1908
战国 铜巴蜀印一组六件
The largest,2.9x2.9x0.6cm
出版著录:《珍秦斋藏印·战国篇》第157-162号,澳门基金会出版,2001年。


Lot 1909
战国 铜巴蜀印一组五件
The largest,1.4x3.7cm
出版著录:《珍秦斋藏印·战国篇》第163-167号,澳门基金会出版,2001年。
其三,唐、宋、契丹、西夏印。
一般意义上讲,唐宋官印是一个笼统的概称,存世数量很小的隋、契丹与西夏文古印,基本从属于唐宋印的范围内。它们的特征是印章形体硕大,印文多屈曲盘旋排叠,除少数西夏印章以外,唐宋印文多为阳文,印面尺寸可达五公分左右。从体形与印文两个方面来看,它们与战国秦汉印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风格的发端可上溯到北周的“天元皇太后玺”和“卫国公印”。显然,以上特征不是“简牍与封泥”时代的产物。玺印的使用到了三国以后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东汉后期,随着纸张的普及与使用,玺印由原来的钤盖于封泥,改变成钤朱于纸面。由方寸之间的白文,演化为四、五公分大的朱文。其变革性是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
珍秦斋所藏唐宋类官印中,品类丰富,每每皆为稀见孤品。唐“乌弋道大军之印”,“天雄军右衡山副兵马使朱记”。尤其是五代“立马第四都记”一印,印匣及匣锁完整保留,品相极佳,此类存世者仅数枚而已,殊为难得,极为珍贵。五代楷书官印“长举院内粮科朱记”,印章边栏虽有残损,但从残损之处可窥见唐末五代时期印章的嵌焊制做工艺,其意义自不待言!这个版块中,大字契丹文印,西夏文“官”字长柄烙印,西夏文“工监专印”三钮,皆为首见,存世孤品,可填补史缺,也印林大珍!


Lot 1946
唐 铜乌弋道大军之印
印文:乌弋道大军之印。
6.3x6.7x4.6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27,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可斋论印三集》P78,孙慰祖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7年。

Lot 1947
唐 铜天雄军右冲山副兵马使朱记印
印文:天雄军右冲山副兵马使朱记。
6.3x4.6x4.7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30,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可斋论印三集》P44,孙慰祖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7年。
3、《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79,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
4、《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181,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5、《可斋论印四集》P116,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6年。
6、《孙慰祖玺印封泥与篆刻研究文选》P230,孙慰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9年。

Lot 1948
五代 铜立马弟四都记印(附印盒)
印文:立马弟四都记。
印:5.9x4.8x2.2cm
印匣:10.8x11.2x12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29,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收藏.拍卖》P82,广东教育出版社刊行,2005年第4期。
3、《可斋论印三集》P46,孙慰祖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7年。
4、《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刊行,2009年总193期。
5、《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82,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
6、《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169,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7、《可斋论印四集》P88,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6年。
8、《孙慰祖玺印封泥与篆刻研究文选》P184,孙慰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9年。

Lot 1949
五代 铜长举院内纳粮朱记印
印文:长举院内纳粮朱记。
6.1x4.7x3.3cm
出版著录:《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30,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Lot 1958
辽 铜大字官印
印文:□□□□□□
4.4x3.9x3.4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33,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103,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
3、《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208,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4、《可斋论印四集》P148,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6年。
5、《孙慰祖玺印封泥与篆刻研究文选》P36,孙慰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9年。



Lot 1956
西夏 铜柱钮“官”字朱文烙印
印文:官。
4.8x4.8x18.3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34,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收藏.拍卖》P82,广东教育出版社刊行,2005年第4期。
3、《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刊行,2009年总193期。
4、《唐宋元私印押记集存》P10,孙慰祖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2001年。
5、《可斋论印新稿》P239,孙慰祖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3年。
6、《可斋论印三集》P101,孙慰祖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7年。
7、《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106,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
8、《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210,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Lot 1954
西夏 铜工监专印
印文:工监专印。
6.2x2.9x2.4cm
出版著录:《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33,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其四,私印。
珍秦斋之冠名,起因是萧春源先生收藏有大量的秦系青铜器和印章。秦印的收藏,量大质精,古玺印收藏界难以企及。近二十年来,秦印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以秦印风格为题材的篆刻艺术创作,也逐渐成为新的热点。国内及日本出现了多个以秦印为对象的专项藏家,萧春源先生无疑是其中执牛耳者,在古玺印收藏与研究的地位,在圈内是公认的,此道中之硕彦。众多私印拍品中,圈点一些精绝之品,与诸道友分享。战国三晋“郭齿”一钮,印面尺寸硕大无朋,生坑铜光,若新出于炉,令人惊叹!楚系柱钮双面风鸟纹“王”印,“上”字跽坐人形钮印。秦“王丑”带钩印,“赵窅”旋转套桶印,“郝氏”多字边款印,“王快”符合印,“思事”朱白文对印。汉琉璃质“家君”印,玉质“向昌”印,新莽蛇钮“王凤之印”,均印林珍罕之品。尤其是汉代嵌玛瑙龟钮“文德之印”,加之以镶嵌宝石三件套组佩,工艺精绝,惊世骇俗!宋代龟钮“沙随程迥”粉青瓷印,亦印林名誉之物。披揽诸品,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Lot 1910
战国 铜鼻钮印章
印文:郭齿。
3.6x3.6x0.5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战国篇》第42号,澳门基金会出版,2001年。
2、《收藏.拍卖》P82,广东教育出版社刊行,2005年第4期。







Lot 1911
战国 铜柱钮肖形两面印
印文:肖形 凤纹肖形(王)。
2.2x2.2x2.6cm
出版著录:
1、《珍秦古印展》第197号,澳门市政厅出版,1993年。
2、《中国书法全集 92.先秦玺印卷》,刘正成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2003年。

Lot 1857
秦 铜“王丑”带钩印
印文:王丑。
14.9x4.7x4.5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秦印篇》第349号,临时澳门市政局出版,2000年4月。
2、《书法·东方艺术》P116-132,书法东方艺术杂志社刊行,2008年6月下半月刊。
3、《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25,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

Lot 1852
秦 铜鼻纽转筒印
印文:赵窅。
2.4x1.2x3.9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秦印篇》第356号,临时澳门市政局出版,2000年4月。
2、《书法·东方艺术》P116-132,书法东方艺术杂志社刊行,2008年6月下半月刊。


Lot 1853
秦 铜合符印
印文:王快。
1.4x2.3x1.4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秦印篇》第354号,临时澳门市政局出版,2000年4月。
2、《书法·东方艺术》P116-132,书法东方艺术杂志社刊行,2008年6月下半月刊。
3、《书法》P40,上海书画出版社刊行,2004年第4期。




Lot 1854
秦 铜“思事”鼻纽对印
印文:1、思事。(白文)2、思事。(朱文)
1.7x1.7x1.1cm/1.5x1.7x1.2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秦印篇》第368号,临时澳门市政局出版,2000年4月。
2、《珍秦古印展》第188号,澳门市政厅出版,1993年。
3、《秦文字通论》P350,王辉、陈昭容、王伟编,中华书局出版,2016年。


Lot 1917
西汉 琉璃覆斗钮“家君”玺
印文:家君。
2x1.9x1.4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96-97,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20,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
3、《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104,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4、《孙慰祖玺印封泥与篆刻研究文选》P38,孙慰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9年。

Lot 1916
西汉 玉覆斗钮“向昌”玺
印文:向昌。
2x2x1.6cm
出版著录:《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93,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Lot 1914
西汉 铜蛇钮王凤之印
印文:王凤之印。
2.5x2.5x1.7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87,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收藏.拍卖》P82,广东教育出版社刊行,2005年第4期。
3、《孙慰祖论印文稿》P145,孙慰祖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1999年。


Lot 1915
西汉 银龟钮嵌玛瑙印及饰件
印文:文德之印。
1.5x1.5x1.3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95,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收藏.拍卖》P82,广东教育出版社刊行,2005年第4期。
3、《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107,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凡物常聚于所好,玺印亦然。纵观历来集古印谱藏印,被不同印谱反复著录者甚伙,或因缘而聚,或随缘而散。但凡经名谱著录过的古玺印,后来的藏家无不视同拱璧。春源先生深具墨客雅士情怀与历史使命感,权衡再三,将毕生所藏分享于印林同好,使得闻名遐迩的《珍秦斋藏印》中的名品大珍能够星散于海内外藏家箧中,心中虽有许多不舍与眷恋,但此举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的圆满?万物过眼皆为我有,人生中的大智慧,莫过如此。
壬寅八月初九日于鉴印山房 许雄志
(西泠印社理事、河南印社社长、古玺印鉴藏家)
原文载于:刀情石趣公众号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