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马: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玉石雕刻家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如影随形》局部
寿山石11×6.5×11cm
何马
何马,玉石雕刻家、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致力于玉石雕刻的创新实践和理论研究,在诗、书、画、印等方面均有所建树。著有《玉雕学》、《缘石开物·何马雕刻》,发表专业文章28篇。系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协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观赏石协会专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州大学兼职副教授(2002-2004年)、福州大学工艺美术研究院研究员、辽宁科技大学客座教授等。应邀在同济大学等院校及各类培训班讲座,在西安长安塔、南阳师范学院、同济大学图书馆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7场。个人事迹在中新网等媒体报道百余次。常年应各界人士嘱讬题写、篆刻。
《度》局部
翡翠:15×13×32cm
黑檀木:31×24×24cm
《如影随形》
寿山石11×6.5×11cm
《把玩式印章》
寿山石:7×2×5.8cm
何马作品的创作题材相当广泛,静物、植物、器物、动物、人物都有涉及,这是由于他养成随时随地观察身边事物,并用速写方式记录习惯,所带来的实效。例如他的静物类作品:枯木、果蔬、糕点、贝壳、叶片、种子、水珠等;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如农家民俗风貌、农人生活场景、农具、牲畜等;再如类似出土器物的系列、人物系列、鸟类系列等都是源于他的日常生活所见。
何马还善于理论总结,多年来一直有文章发表及各类讲座。他推行的雕刻表现技法——“素描法”,以自身的深切实践,结合院校美术教育和民间技艺传承的优点,通过近三十年地完善,已被广泛采用,尤其适合于玉石雕刻专业的基础培训教育。《流形化势》的创作方法论,是充分消化写实、装饰、写意的基础上,融合具象、抽象、意象的综合型创作方法。他常用古诗的方式,把创作感悟提炼成五言、七言,或像顺口溜,或像谚语,朗朗上口便于流传,不少像禅门的偈颂,发人深省……
表现形式、技法、作品内容都离不开一个人的思想。何马的独特思考是多层面的,仅就玉石雕刻而言,深入分析玉石的形状、色彩、质地、纹理与感情色彩的关系,运用材质语言和造型语言来传达对人和大自然、社会以及身心关系的思考。他善于发掘作品的趣味性,运用比喻、借喻、隐喻等方法来传达思想,从多角度来引导观看者的思考。
几十年如一日,他在潜心研究各类玉石艺术用法的同时,还注重自性的修为,何马不但是创作型的,也是思考型兼具理论性的艺术专业人才。更是个实实在在的手艺人,和真善美的践行者。他的作品、言论值得大家关注和推广。(摘自《在雕刻实践中不断探索》)
何马感怀时代际遇,感恩万物育人,学以度己,成以度人。雕琢性情,敷彩人文,再报效社会,当是学人应尽之道。他一直在做有益于玉石雕刻之事,以助于中国玉雕行业的良性发展,撰文立言是其中之一,从专业理论角度来说,从无至有,勤于建构,就值得赞赏,哪怕抛砖引玉也成,因此期待该书出版面世。(摘自《何马新著“玉雕学”序言》)
何马新著《玉雕学》
鉴于当代玉石雕刻行业的现状与发展,玉雕艺术的概念与定位,玉雕艺术理论的体系与建立,玉雕艺术美学内涵及外延的分析与研究,如何把握当代玉雕艺术语言的建立与表达等等,都决定了提出玉石雕刻学的必要性,和对玉石雕刻学关注研究的意义及对玉石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何马的《玉雕学》作为一门具有实践性的专业艺术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是恰逢盛世,正当其时。
作为长期从事玉石雕刻者来说,能抽出时间分析思考,研究理论,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所以《玉雕学》是他玉石雕刻经验的总结和研究成果,也应该是一部玉雕专业系统化、学科化、理论建设的参考书。(摘自《值得重视与关注的“玉雕学”》)
———岳峰(著名文物艺术品鉴赏家、玉文化学者、玉雕艺术评论家、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原主任、研究馆员)
《玉器时代》
寿山石:17.6×7.6×15.5cm
黑檀木:12×11.5×24cm
《薪火相传》
寿山石25.5×14.5×21cm
黑木13.5×20.6×46cm
《瑶贝合质》手稿
福建仙游石:21×12×17cm
《瑶贝合质》
福建仙游石:21×12×17cm
原载于:非遗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