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中:公共艺术是一种城市资产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专家名师
专访 | 王中:公共艺术是一种城市资产
时间:2023-09-19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33      分享:

问1:请问您如何看待公共艺术是一种城市资产? 当今,全球城市发展已经从单一的功能城市向人文城市转变。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未来城市最珍贵的不动产,并将对未来的城市发展和格局建立起到关键性作用。著名城市规划师和城市设计师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城市的基本功能包括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这突显了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关键作用。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文化:城市未来》全球报告强调了将文化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更多是重资产投资,城市负债经营,投入成本高财政压力大且建设周期长,效益持续短。今天的公共艺术更注重文化艺术创意赋能,促进城市空间价值增进,轻资产重IP, 更注重文化生长性和传播力,为城市创造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场景。公共艺术能够促进文化城市的建设机制的完善,构建城市人文环境良性发展。因此,公共艺术也从单一的艺术领域飞跃出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公众参与和城市设计的重要工具。
问2:请问在您看来,文化艺术对城市复兴有什么作用呢,并会带来哪些积极有益的推动?
1999年,英国的“城市工作专题组”(Urban Task Force)罗杰斯先生领衔撰写的专题报告《迈向城市的文艺复兴》(Towards an Urban Renaissance )中强调了在优秀城市设计基础上的高质量城市发展。2004 年,美国的哈佛大学有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核心结论一句话让人颇为感触:“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向文化积累厚重的城市转移”。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结论都表明“城市复兴”(Urban Regeneration)越来越强调城市整体设计的核心作用,更注意历史文化与文脉的保存,使之纳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去,城市正从以经济为核心的失衡发展模式走向以文化为核心的平衡发展阶段,“美的城市”成为城市的战略目标,城市建设返回了“美感”出发点。世界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也说过,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是难以替代和模仿,是最持久最核心的竞争力。经济可以使一个国家壮大,军事可以使一个国家强大,但只有文化才能让一个国家伟大。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专题会议中强调,“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进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由此可见,我们的城市不只是简单需要一个区域规划,而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新的理念建设,为中国未来的城市转型带来一种新的方向性,“创造历史、追求艺术”这八个字高度凝炼了未来城市建设的指导精神,我们真正的需要的是建设“千年遗产城市”。联合国将评定遗产城市的四个重要指标定为历史、文化、艺术、科技。我认为这是一个历史视野的问题,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目标只是一种短暂诉求,而历史、文化和艺术最为永存。

问3:公共艺术在国内发展也有一段较长的时间了,并越来越多的介入到城市更新中。您长期从事公共艺术实践,请问您如何看待当下中国的公共艺术与城市更新之间的关系?


以文化艺术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是中国城市更新的必然趋势。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旧城改造,而是通过系统治理城市病,让城市更宜居、更有韧性、更可持续。从理论上来讲,我们今天倡导“软城市”正日益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所呼唤的一个概念。如果我们把一座城市的建设以金字塔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其中60%代表这个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包括基础设施等在内的“硬城市”建设是金字塔的底部。可以说,包括今天中国的一二三线城市大都已完成得很出色。再上面的25%是城市的更新、再生,它是介于城市“硬”与“软”之间具有生长性的东西,能够给城市居民带来愉悦感和幸福感,今天在中国的一些一线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中做得也不错。那么,在塔尖的那15%是艺术,它代表的是这个城市最具软性的部分,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所在。


从方法上来讲,我们提出AUD (Art oriented Urban Design) 艺术引导城市设计新的综合理念,用艺术思维和城市设计激活、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塑造城市的核心精神和文化格调,构建宜人的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空间体系,彰显城市品格、活跃城市人文氛围、培育创新动力,创造永续的经济社会价值和文化遗产。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各城市都在推进人文城市建设,积极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加关注结构优化、品质提升、文化品位,更加注重特色魅力彰显、空间价值增进、艺术设计创意赋能。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最显现的体现,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创新。公共艺术是国际上公认的城市规划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社会融合、塑造城市魅力、促进城市更新的重要驱动力。

问4:我了解到,您作为主要发起人倡导提出过《艺术创意构建未来城市共识》,要通过艺术创意构建未来城市,您认为未来的公共艺术如何应对城市发展的飞速转变?

在2021年的时候,我们发布了《艺术创意构建未来城市共识》,倡导以艺术创意为纽带,以场所营造为线索,经文化生长而传播,共同构建高品质未来之城。共识提出城市更新要“以文兴城、以人为本、与美同行、向心共生”。未来城市发展,人文是核心。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彰显城市文化品格提升民众审美和生活品质、构建一座宽厚包容的人文之城。传承人类珍贵文化遗产,丰富未来城市设计与建设,挖掘文化底蕴,用文化承载文明深度,用创意构建纬度,用艺术表达温度。未来城市要能够营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场景,将艺术与城市建设和形象塑造紧密结合,创造人类新型文明城市,让未来城市散发人性与艺术的光芒。我们期待,未来中国城市是传承文脉,有温度、有品质、有活力的艺术之城。我们倡导创建和平包容的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中、靳海璇《舷窗》(图片来源: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公共艺术是非常讲求方式和方法的,它扮演着艺术与公共之间的桥梁。我觉得公共艺术现在特别火,好像是一个很时髦的话题,但是很多人就把公共艺术当成一个词,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并没有真正系统地研究公共艺术的生长性特点。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公共艺术不是一个专业,它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现象,代表了未来艺术的一个走向。如今,我们要重新定义公共艺术,将其融入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艺术赋能将从被动变为主动,合理发挥公共艺术的边际效应,深化城市的文化活力并将其推向更高的阶段。公共艺术已是国际公认的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芝加哥到首尔,伯明翰到堪培拉,公共艺术一直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发挥着其独有的魅力。未来,也必将持续影响着一座城市的品格。




王中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全经联首席公共艺术顾问,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创建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曾荣获中国环境艺术杰出贡献奖、中国雕塑徐悲鸿奖、新中国城市雕塑60年建设成就奖、“欧洲设计界奥斯卡”A.DESIGN AWARD国际金奖、德国标志性建筑设计奖ICONIC AWARDS建筑-特设类别精选奖、美国国际设计大奖IDA建筑类-公共艺术与公共艺术装置金奖、中国雕塑专委员会20年贡献奖,以及刘开渠国际雕塑评委奖、晶麒麟生活艺术家、建国70周年中国公共艺术百项精品工程“匠心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 创立艺术引导城市创新AUD(Art oriented Urban Design)艺术导向城市设计理念,以艺术思维引导城市设计,激活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塑造城市的核心精神和文化品格。2016年至2019年主持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整体规划与实施;2016-2021策划主持“明日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2019年策划主持“艺术雄安 设计之都”——雄安艺术都市规划、雄安新区美丽街道空间景观集成设计、国庆70周年北京彩车主创设计。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全经联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