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小平:化无用为妙用 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刘小平,1970年出生,浙江丽水景宁人,从事根雕艺术已有三十余年,创造了“漫雕”“扁雕”和“空雕”。首届中国十佳民间艺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根石艺术大师、首届中国木雕艺术大师、浙江根雕艺术中青年十大名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创作注重自然之美、意境之美、情性之美,作品多次荣获“百花杯”特等奖及金、银、铜奖,五十余次在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获金、银大奖,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中国木雕艺术馆、中国台湾中台禅寺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馆等艺术博物馆收藏。
根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和畸变形态为创作对象,“变废为宝”,化无用为妙用。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人工创造力的造型艺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好的根雕作品,巧夺天工,人工与天工交相辉映。
根雕是“根的艺术”。
20年前,1994年,刘小平24岁,浙江省根艺美术学会在中国美院举办一场根雕展览,他发现展厅里一件小小的根雕作品,价值抵得上他做的一个百斤重的盆景花架。心有所动,刘小平买了一台凤凰牌的相机,把展厅里所有的根雕作品拍摄下来,开始自学人物根雕。他起先的方法是,照着贴在墙上的寿星年画一刀一刀刻,直到一模一样为止。后来到处看展览,拍回来大师的作品,一件一件慢慢钻研,视野就此渐渐打开,专门学习的石雕和绘画技能,对他的人物根雕也极有帮助。
20年后,刘小平的根雕在全国出名。他的根雕创新技法——扁雕和漫雕——广受赞誉。2008年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刘小平根雕艺术》,汇集了刘小平及其工作室十多年来的数百件根雕艺术精品,大开本230多页,纯黑和套银两种色调,将根雕作品的艺术魅力呈现在世人面前,原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高而颐在序言中评价其作品为“妙语自然,巧夺天工”。他在转塘的根雕艺术工作室有四五百平方米,摆满了各式人物根雕,罗汉,济公,还有形态各异的弥勒佛,各式雕法及具象、意象、抽象的根雕作品俱全。具象根雕,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意象根雕,有物混成,似象非象;抽象根雕,恍兮惚兮,难以名状。神来之笔,叹为观止。
高而颐对刘小平的根雕评价道:“刘小平根雕艺术的主要特色是追求自然之美和技艺之美的和谐统一,使作品的双重美学价值都能达到充分的体现。这既不同于传统的根艺,也不同于其他传统木雕,忽略或舍弃了树根千变万化的天然之趣。妙语自然,巧夺天工,凸显根雕艺术品的双重美学价值无疑是将传统的根艺和木雕推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大大提高了他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刘小平眼中,朽木可雕,好的创作者,可以化朽木为神奇。有评论道:
“在根雕创作中,刘小平特别注重材料自然之美的利用,善于发现枯根朽木原始形态中蕴藏的意象性元素,以漫画化、意象式等多种表现手段,揭示意蕴和营造艺术效果。其根艺作品超越了以形求神、就人写人的表现手段的局限,人物精神世界的揭示特别丰富深刻和生动,具有鲜明的现代审美特征。先后发明了‘扁雕’和‘漫雕’,突破了天然材料薄、空、扁的制约,化无用为妙用,在行业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材料本身的扁薄特性,使得根雕作品创作在吸纳绘画及透视学二维虚拟空间和立体视觉原理,采取类似浮雕的压缩处理成为可能。《道法自然》是刘小平扁雕艺术的代表作品。作品高80cm,宽35cm,最大厚度仅4cm。谈及扁雕,刘小平自述道:“扁雕能使原本稀缺的优质根材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掘利用,亦是能够通过从‘无形(材料)’到‘有形(作品)’的创作实践与具体感悟,提高艺术家对不同材料的审读能力和造型创意方面的诸种技能。”
漫雕以漫画化、意象式等多种表现手段,揭示意蕴和营造艺术效果,有强烈的艺术符号和独特的视觉语言。刘小平运用夸张和变形的表现手法,传达作品的内在精神张力,以形象本身的“不似”求得人物心相的“神似”。
《喜剧的忧伤——刘小平漫雕艺术》中评论刘小平的漫雕艺术道:
至今刘小平已创作近千件漫雕作品。这些作品进一步突破了“以形写神”、就人写人的塑形手段的局限,用抽象、离形的艺术语言,展现他自由、主观和纯粹的艺术表现力。艺术效果淋漓尽致,风格独特而鲜明。
在2015年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的采访报道中,刘小平谈到了自己对“匠心”和“美学”的理解,这同时也是他多年以来的一个创作写照。
“我的作品,哪怕是最传统的根雕作品,都会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调查市场上有什么,人家做过什么,做到了什么水平?然后我应该做什么样的东西?我对匠心的简单概括,就是要‘有别于人家’。怎样才能有别于人家呢?你就必须多走多看,走得多,看得多了,经过归纳总结之后,你才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推陈出新。”
“我的美学很简单,艺术作品也一样,就是简洁为美。做人要简单,做艺术作品要简洁。如何做到简单和简洁,这其中包含着很深的哲学和学问,需要很多的人生经历,不断总结和归纳。这其实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你没有复杂过,如何简单?我希望能通过简洁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一个精髓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