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 何炳钦:陶瓷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何炳钦陶瓷艺术的创新之路
时间:2023-09-03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216 分享:
近日,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红绿彩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训》第三十三讲《陶瓷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何炳钦陶瓷艺术的创新之路》由何炳钦教授主讲。何炳钦教授通过对自身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分类,结合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分享了其从事多年陶瓷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
讲座前,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许鹏飞向学员们介绍了何炳钦教授,何炳钦教授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二级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何教授在陶瓷设计理念、实践、陶瓷绘画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何老师的创作理念是:好的器物需要好的设计,红绿彩瓷从产生的时候就是流通于民间的日常使用器物,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装饰的同时,应将装饰和造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相信通过何教授的授课,将对学员学习红绿彩创作有更多的帮助和提升。
▲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许鹏飞主持
课程开始,何炳钦教授以图片资料展示的形式,向学员们概述了在中国陶瓷历史发展的长卷中,各时期所产生的陶瓷是为生活而做。随后通过古代形态迥异、色彩斑斓的陶瓷艺术品的展示,说明陶瓷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写照,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陶瓷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从远古到现在,它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成为中国历史乃至世界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进行陶瓷立体创作,并对大众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何炳钦教授授课现场
何炳钦教授重点强调在陶瓷艺术设计中,日用陶瓷设计是审美与实用结合的艺术设计。通过展示了《菊花纹茶具》、《梅花纹咖啡具》、《银钻》等作品,阐述造型的要素包括功能、美观、材料工艺等因素,造型设计需要针对不同的形态进行服务,协调不同的结构与配件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一个完美的形态效果。
▲何炳钦教授授课现场
在讲授环境陶瓷艺术设计时,何炳钦教授分享了南昌万达茂大型青花艺术建筑的创作历程,万达茂青花瓷主题建筑群是中国青花与建筑的融合产物。整座建筑由21个瓷瓶的造型构成,每个瓷瓶都呈现出独特的主题图案,蕴含着吉祥富贵、龙凤呈祥、金玉满堂等美好寓意,彰显着浓郁的中国文化底蕴。何炳钦教授表示,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陶瓷自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展现陶瓷文化内涵,集传统技艺和现代设计于一体,发挥陶瓷文化创新的活力。
▲何炳钦教授设计作品 万达茂建筑群
课程最后,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许鹏飞对此次课程做了总结:何炳钦教授详细讲解了自己各个时期和类别的创作经历,何教授在造型设计和画面装饰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不仅是美的享受也是美的提升,学员们在学习红绿彩釉上绘画技法时,能够结合何教授此次课程知识,更好地将造型与装饰融合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
▲课程合影
何炳钦,江西婺源人,1955年9月生于景德镇,1977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1982年毕业于该校。原江西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与艺术设计专业分委会委员、教育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评委会委员、评委、中国陶瓷艺术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陶艺》杂志副主编、中国《陶艺家》杂志编委会委员、《中国陶瓷》杂志编委会委员。▲钧红异形(非字瓶),高45cm宽25cm,1986年,何炳钦
▲彩色刻花异形镶器(静谧睡莲),高42cm宽22cm,2009年,何炳钦
▲彩色刻花异形镶器(莲意绵绵),高46cm宽16cm,2006年,何炳钦
▲银钻十五头咖啡具,瓷器,2012年设计,何炳钦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红绿彩艺术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