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丹荔 蒲瑶:人工智能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话语建构(二)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学术交流
研究 | 许丹荔 蒲瑶:人工智能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话语建构(二)
时间:2024-08-18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20      分享:
四、把脉:
人工智能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叙事话语的问题透视
伴随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浪潮,智能技术逐渐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话语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使传统叙事话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前所未有的变革。然而,机遇与风险总是并存,ChatGPT、Sora等智能技术也带来一些新的挑战与思考[29]。
(一)模式固化消解叙事话语的主体性
人工智能模式固化体现为人工智能决策和行为的僵化、死板。以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为例,它在获得话语灵活性和创造力的同时,也会在预训练阶段吸纳数据文本中蕴含的人文观念,因而无可避免地带有人类思维与文化中的固有偏向[30]。这些潜在偏向藏匿于人机对话的文本之中,对日益依赖人工智能进行信息整合和内容创作的用户产生深远影响,不仅弱化了人的主体地位,也削弱了文化独有的内涵和魅力。
一方面,人工智能以其独特的生成逻辑与模拟能力威胁着人的主体性发展。从技术本身来看,人工智能通过广泛采集、深度学习海量数据来生产信息,而主体选择倾向、文化价值观念等主观因素不可避免地会掺杂进来。从人工智能模拟与生成来看,“智能”体现在技术能够独立采集用户的行为习惯、价值偏好、选择倾向等数据,并通过算法逻辑生成拟态身份,以精准推送的形式引导现实人的决策和行为,使其陷入自我承认的螺旋之中。由此,对人工智能的过分依赖,也将严重影响人的主体性作用实现。
另一方面,模式固化将淡化甚至扭曲叙事话语中的情感表达,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人工智能过度渗透,不仅将艺术的美感简单化呈现,更是削弱了主体自身的创造能力。在文化领域,人工智能虽能携带大量内容提升传播效率,但难以转述人类的情感趋向以及文化内容中的情怀、温度、体验和深度,会降低传播效果。面对复杂的人机互动与情感丰富的内容结构,人工智能往往会反应迟钝,甚至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例如,通过人工智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哲学思想可打破时空壁垒广泛流传,也会引发“建立数字肌肉”和“没有空间运动”等重复、单调的运行模式,严重影响文化内容的传播效果。相较于真实的社会感知,以智能技术为载体的数字成像没有留下空间让人们发挥创造力[31]。算法模式的固化也带来思维模式的固化,人们陶醉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便捷和利益,迷醉于技术支配的快感,将逐渐丧失创造力和艺术美感,不断强化刻板印象。
(二)数字鸿沟割裂叙事话语的整体性
个性化定制和算法推荐使个体接触到的信息类别更加单一,个体与个体之间愈发形成数字鸿沟。在人工智能系统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话语是“计算”出来的,这就难免会出现信息同质化、群体化现象,割裂叙事话语的整体性。
算法通过数据掌握用户偏好,推送人们希望看到的内容,将受众割裂为多个难以沟通、理解的“小群体”[32]。选择性接触机制与数字鸿沟造就了圈层区隔的非传统差序格局;人工智能网络空间“自给自足”的假象特征,促使个体出现原子化形态。同时,个人的认知难免受限于自身经验立场,在“回音室效应”的接续暗示与感染下,“同盟”之间个体的“一己之见”被不断强化,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话语的建构出现碎片化现象。正如列宁所指出:“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33]
此外,“镜像世界”被误读为“全部景观”,人工智能难以超越其设计目的,实现功能优化。趋于窄化的信息、单一定向的视角进一步固化个人的立场与观点,在集体意识的裹挟与暗示下,群体内成员的态度会因为“非理性”特质的循环叠加而逐渐转向极端化。群体对于外界的信息只有“非此即彼”的两个选择:全盘接受,奉为圭臬;或一律拒绝,视如敝屣。在圈群的加持与氛围的烘托下,网络场域中主体容易走向“强者阶级化、弱者碎片化”的分化格局,甚至呈现“去主体化”的特征,其思考判断被群体的狂热偏执所瓦解和取代。
(三)信息茧房遮蔽叙事话语的真实性
在桑斯坦看来,“由于用户倾向于根据个人喜好接触信息,很容易出现陷入桑蚕一样的茧房之中”[34],形成信息茧房现象。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被屏幕文化所吸引,平台垄断使得技术权力不断滋生,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诱导着人们的思与行。数字技术遮蔽了个人的现实身份,使其置身于网络空间时能够克服现实世界的束缚与规制;同时,赋予个人“数字生命”的多样性,使每个人能够在不同的社交媒体进行多重面相的、可自行设置的呈现。“虚体”的出现褫夺了现实世界中的个人[35],扼杀了人的主体创造能力,严重收缩了人的自由发展空间。此外,信息超载分散了人的注意力,甚至导致技术脑倦怠[36],不断遮蔽真实问题。
其一,虚拟与实存的二元对立使人们对“所成之像”的真实性形成质疑与反思。人工智能强调利用先进技术产生放大效应,虽然打破时空壁垒衍生出诸多“副本”,但问题在于“副本”与参照物在何种程度上趋近等同?若人们将算法生成的叙事话语与传统叙事话语简单等同,或者将生成的屏幕文化视为文化原貌的再现,摒弃质疑与反思,那么人们将慢慢失去人道主义的理性反思能力而独断地追求算法结果。这也就意味着,信息茧房将人们困于虚拟幻象之中,使人们切断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变得孤僻独断。
其二,信息茧房使得叙事话语出现简单化、庸俗化倾向,虚拟与真实的界限难以划清。文生图、文生视频的结果与内容描述想表达的意思是否具有高度相似性,关键在于输入端信息提供的完整度与真实度。从当前知识数据库的储备来看,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匮乏、语料不足、数据结构不完整、知识体系不健全。加之部分群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片面解读,使得叙事话语出现庸俗化、简单化危机。此外,智能算法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编码解码的过程中,会出现文化扭曲甚至损坏现象,导致传播错误思想、诱导认知偏向。
(四)资本驱动歪曲叙事话语的价值性
算法陷阱、算法霸权、算法垄断和算法黑箱等概念的出现,标志着算法背后资本利益驱动的因素开始受到人们关注。有研究认为:“无算法,不生产;无算法,不生活。”[37]
其一,泛娱乐化的叙事图景冲击着传统的文化叙事方式。在资本的利益驱动与个体主观选择等多重因素之下,信息泛娱乐化已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娱乐成为媒介话语表达的‘超意识形态’”[38],娱乐正从之前的“调剂品”转变为现在的“必需品”。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的泛娱乐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就受众而言,泛娱乐化信息满足的是个体暂时性感官刺激;就旨趣而言,泛娱乐化信息衍含出的是低质浅薄的认知、萎靡低俗的理念、畸变猎奇的审美和虚幻无望的精神寄托;就趋势而言,泛娱乐化将外部世界纳入“一切皆可娱乐”的逻辑与话语体系中,通过杂乱的媒介信息达成对于“经典美学范式与崇高价值意蕴的消解”[39]。这种泛娱乐化的叙事图景,逐渐诱导传统的叙事话语出现博人眼球、增加流量、吸引资本的特性。这本质上是资本的逐利性将人们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无限放大。毫无疑问,这不仅冲击了文化叙事方式,也会遮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尚的价值与独有的魅力。
其二,数字资本主义叙事逻辑是歪曲叙事话语价值性的根本原因。叙事出现的地方总有一种“需要”隐匿于叙事性的背后。资本增殖、垄断治理、霸权护持等揭示了数字资本主义叙事话语的出场。从宏观来看,数字资本主义的叙事话语由三个叙事节点构成:以“自由”为内容动员用户参与,市场的“智能”处理与共享机制为平台企业获得参与合法性,以开放平等的关系获取权力认同,三者相互联动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和期望。具体来看,数字资本主义高扬算法叙事话语却隐匿了资本技术高度集聚的事实。在数字资本主义叙事逻辑下,传统的文化叙事话语容易遭到扭曲,加之信息传导与扩散过程中平台的参与放大、算法的精准推送、群体的效仿等“背书行为”,都会削弱人们的理性意识和认知。智能技术下无序的传播扩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话语中的一个点无限放大或编译修改,歪曲了原本的意涵。
五、路向:
人工智能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叙事话语的实践进路
人工智能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40]。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控制变化不是要和变化同步前进,而是要走在变化的前面。”[41]
(一)“价值引领”与“智媒传播”交互贯通
人工智能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叙事话语实践要坚持“价值引领”与“智媒传播”交互贯通的根本遵循,推动其创新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12]“价值引领”确保智能技术在赋能与应用过程中始终坚守文化价值底线;“智媒传播”则强调发挥智能技术与新媒体的融合作用,同时谨防技术内在局限性导致的叙事话语不完整与非真实问题。
首先,树立正确价值导向,规范合理地发挥智能技术赋能作用。要尊重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性、独特性和价值性,也要防止技术滥用和误用,避免传播过程出现扭曲和异化。同时,要关注智能技术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话语是否符合原本的内容与价值取向,是否符合当前社会的伦理标准,以及是否有助于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其次,加强中国特色的数媒技术研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话语广泛、深入、准确传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深度挖掘整理并系统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汲取其内在的核心旨意和价值向度。另一方面,要融合新型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平台,拓宽传播渠道和覆盖面。
最后,打造“价值引领”与“智能传播”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在政策层面,政府要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各参与主体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方式,利用高度契合智能化、互动化、场景化的智能传播特性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在产业层面,平台要推动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叙事话语品牌。在个人层面,要加强公众的文化素养教育,提升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话语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重视技术”与“崇尚技艺”并肩同行
在人工智能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话语的创新实践中,需要把握好“重视技术”与“崇尚技艺”并向而行的基本要求,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有机统一,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2]。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12]我们既不能因为追求先进技术而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不能过于保守而拒绝接受新技术的创新融入,要积极探索二者并肩发展的实践方案。
“重视技术”意味着既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也要加强技术监督与管控,降低信息鸿沟、信息茧房对叙事话语构建的威胁。一方面,平台要利用大数据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揭示其深层逻辑和价值规律;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自动化筛选和智能化生成,提高传播效率和准确性;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公众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增强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以“人工智能”治理“人工智能”提升监管能力与力度,防范信息泄露、信息伪造、虚假传播等风险。“重技”与“尚艺”是相互促进、并向而行的发展关系。技术为艺术传承提供了可能性和多样性,而艺术则赋予技术更为深刻的意义和价值。政府部门、平台企业要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尚内涵和审美价值。
(三)“积极入圈”与“破壁出圈”协同共行
“积极入圈”意味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话语要主动融入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圈层,与各类文化形态、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进行深度互动和交流。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现代社会的文化需求和审美趋势,为传统文化叙事话语注入新的元素和创意。其次,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型传播渠道需要重点推出优质内容,筛除低俗、消极内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空间多圈互动,增强其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破壁出圈”意味着打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壁垒,打破传统媒介与数智媒介之间的屏障,实现古今文化之间、新旧叙事话语的有机动态融合与互动。内容生产要注重使用引发群体共情的叙事话语,营造感官互动和身心沉浸的叙事氛围,突破次元壁、跳出传统叙事场域。“积极入圈”与“破壁出圈”的协同并行,需要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两者在相互碰撞中激发新的火花和灵感。
(四)“资本助力”与“多维治理”有机结合
数字时代,叙事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与结构重组应坚持“刚柔并济”。一方面,政府部门要鼓励数字资本有序扩张;另一方面,多元主体要协同治理,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生态,不断吸引社会资本、政府投资等。从宏观上来看,“资本助力”与“多维治理”的有机结合,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资本运作和市场机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作用,完善综合治理模式,确保资本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运行。具体而言,要继续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文化过度商业化;加强文化监管和评估,确保有关叙事话语创新和传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众利益;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鼓励公众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逐步打造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治理格局。
六、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现代社会中承担着传承历史、塑造民族身份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人工智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话语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人工智能时代,我国要充分把握人工智能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话语的“时”与“势”、“危”与“机”。中国式现代化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之上,熔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之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话语的积极作用。人工智能赋能不是简单的“拼盘”,而是以文化赓续传承、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科技创新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
许丹荔,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蒲瑶,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高校思政课省级名师工作室负责人。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统一战线学研究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