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陪衬点缀”到“独树一帜”:蜀绣锦纹针的现代衍化发展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学术交流
赏读 | 从“陪衬点缀”到“独树一帜”:蜀绣锦纹针的现代衍化发展
时间:2024-08-19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25      分享:
锦和绣是丝绸最为华丽的两种装饰技法和效果,蜀绣中锦纹针的出现和发展,与蜀锦的发展密不可分。《尚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把成都出产的锦专称为“蜀锦”,用来和其他丝织品区分。三国时期,蜀国的主要经济来源即为纺织业,《太平御览·布帛部·卷二》曰:“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向邻国出口蜀锦蜀绣是蜀国的主要财政来源和经济支柱。蜀地自汉代设立“锦官”后,织锦技术得到大力发展,织锦纹样层出不穷,至唐代更有陵阳公、何稠等工艺巨匠将蜀锦纹样设计推向兼容东西、纵横南北的局面。相对于织锦,刺绣受到设备和技术的限制相对较少,能模仿出蜀锦的纹样外形和线迹特征,甚至还能巧妙地运用各种针法变化和搭配来表现更多更复杂的锦纹图案,由此逐渐形成了蜀绣独具特色的针法“锦纹针”。
一、蜀绣锦纹针的绣制方式
“有多少种蜀锦纹,就有多少种锦纹针”,这是蜀绣传承人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锦纹针按照图形可分为格纹类、万字纹类、花卉纹类、动物纹类、独立图形类、组合图形类六种,按照针法可分为编织锦、拉花锦、闩花锦、做花锦、组合锦五种,分别有虚底虚绣、实底实绣、虚底实绣、实底虚绣四种表现手法。表1以针法分类例举了部分蜀绣锦纹针制作过程及其实例作品。

表1 蜀绣锦纹针分类及制作步骤


编织锦按照针法又可分为菱形格子编织锦、布纹编织锦、格子编织锦。菱形格子编织锦,即最常见的“铺针打底子,菱形架格子”。布纹编织锦,即将丝线按照织造规律来绣制,表现出织物质感。先拉出一组平行线模仿织造中的经纱,然后用针引领绣线作为“纬纱”,按照织造规律在“经纱”之间“挑”“压”。常见的有平纹编织锦、斜纹编织锦和菱形纹编织锦,菱形纹编织锦是斜纹的变体。
拉花锦是通过丝线间的互相拉拽而形成各种几何纹样,常见有单栀子锦、双栀子锦、水波纹锦、单菊花锦、龟背锦等。龟背锦是在拉好的菱格内由丝线拉出短针或接针绣出六边形、八边形的几何纹样,常以四方连续的方式表现。单菊花锦是在搭好的菱形格子上用“X”“米”字线条或雪花状图案来压住菱形的顶点,固结菱形网格。
闩花锦也称“栓花锦”,图案都以齐针闩出,根据闩花纹样的不同一般分字纹锦、回纹锦、万不断锦等数十种。字纹锦大多会用“福”“禄”“寿”“喜”等具有吉祥含义的字作纹样,回纹锦、万不断锦同理。
做花锦是在铺底打格之后在格子中用基础针法绣出小花纹,也叫绣花锦、花纹锦,是数量最多的一类锦纹针,有四叶秋菊锦、百蝶如意锦、撒梅叩花做锦、方格叠花做锦、满绣桃花锦等。组合锦又名联合锦,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绣成。
二、蜀绣锦纹针的发展
——1. 蜀绣锦纹针的最初出现形式——作为陪衬和点缀出现在人物绣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挖掘、保护和发展民间工艺,积极扶持蜀绣生产,于1951年成立了成都蜀绣厂。直至2005年成都蜀绣厂企业改制,半个世纪以来,成都蜀绣厂设计、绣制、生产了大量的蜀绣作品,一直都是蜀绣行业技艺的领跑者。锦纹针是为了满足人物绣中对人物服饰表现的需求产生的,所以也叫“衣锦纹针”,当需要表现人物穿着织锦织物的时候,锦纹针就是最佳的选择。蜀地丰富的蜀锦纹样给蜀绣艺人提供了丰富的图库资源。锦纹针作为陪衬和点缀,常用来表现人物绣的衣、裙、裤或者其他有编织纹理的物品。从原成都蜀绣厂制作的部分单面人物绣品中可看出,《昭君出塞》《薛涛制笺图》《文君听琴》《天女散花》等作品中锦纹针用于表现人物裙装,《赛龙凤》中锦纹针用于表现人物裤装,《观音》中用于表现披帛的纹样,《四姑娘》中锦纹针用在了人物袖子上和鞋垫上,《麻姑献寿》中除了服饰纹样表达,还用于竹编花篮的肌理表现。显然在这一阶段,虽然人物绣品中锦纹针常有露面,但总是作为配角存在,没有占据过画面的主导地位。

表2 原成都蜀绣厂制作的运用锦纹针的单面人物绣品


——2. 独立蜀绣锦纹针作品的孕育——蜀绣锦纹针针法图谱的收集与整理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成都蜀绣厂批量生产了大量蜀绣工艺品,蜀绣艺人们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改进针法,试制新产品,极大地提高了蜀绣的技艺水平,促进了蜀绣行业的兴旺发展。
季娅玲于1975年6月进入成都蜀绣厂,师从蜀绣艺人王裕庭,2001年后担任蜀绣厂生产技术副厂长,厂中多数资料都是由她整理和撰写。据她回忆,从1978年起,成都蜀绣厂开始组织人员对蜀绣针法进行收集整理,由老师傅毛成武和唐德辉带领她与毛秀群将收集的所有蜀绣针法制成标样。至1986年,毛成武共绣制锦纹针针法标样78种,季娅玲绣制标样24种,毛秀群绣制标样26种,唐德辉绣制标样4种,共计132种,后来装订成册,制成《蜀绣针法图谱》。
在这本图谱完成之前,蜀绣锦纹针如何绣制都是师徒间的口手相传,绣工绣制锦纹针都是凭借经验和记忆。季娅玲回忆:“我是1975年进的厂,在这本蜀绣针法图谱出来之前,那些纹样都是在老师傅的脑子里的,完全没有具体的书或者其他什么记录。老师傅们随心所欲地做出来很多锦纹针图案,颜色也是他们自己配的。后来针法图谱整理出来后,蜀绣厂设计师崔虹首先借用并且创作了《水漫金山》等以锦纹针为主的作品,市场反响不错,大家就都来参考了。”
在我们访谈吴玉英、赵映璧、孟德芝等原蜀绣厂绣工、设计师时,她们都提到过在进厂学习刺绣时都参照过针法图谱学习。吴玉英的母亲是蜀绣厂绣花车间的工人,她在成都蜀绣厂长大,1973年正式进厂。她说,在这本针法图谱出来之前,都是老师傅们一点一点教,后来有了图谱样本就跟着样本学。赵映璧比吴玉英晚两年进厂,当时并不知道锦纹针,但是因为学画仕女图,知道“衣锦纹”画法。“我1975年进蜀绣厂,当时强调‘绣画结合’,担任设计师岗位之前我们需要先学绣。刚开始我并不知道锦纹针这个东西,但是我画仕女图知道人物衣服上常有锦纹装饰,后来毛师傅他们说要把厂里面的锦纹针针法捡起来,就带了两个年轻人找了一间房子专门做针法收集这件事,最后做出了一本针法图谱。后面因为锦纹针作品比较空缺,厂里下达了作品设计任务,我和姬金泉合作设计了《西游记》。《西游记》里很多锦纹针都是从毛师傅他们整理的针法图谱里直接搬用的。”孟德芝在与我们分享时说:“我刚进厂的时候,厂里的老师傅正带着几个年轻人做针法图样,每一种锦纹针都有一个标样,是老师傅们经验总结出来的,当时厂里没有关于锦纹针的文字资料,没有师傅演示的时候我们都是照着标样去学。”
由此可见,这本图谱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蜀绣锦纹针针法图谱,也是七八十年代进厂的绣工们学习锦纹针纹样时重要的“参考资料”。毛成武和唐德辉带领年轻绣工季娅玲和毛秀群绣制的蜀绣锦纹针针法图谱对于蜀绣锦纹针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在访谈季娅玲之时,我们特地询问了这本珍贵的针法图谱的归宿。季娅玲表示,这本针法图谱在2005年成都蜀绣厂改制之时连同厂里的作品一起交给了当时兼并蜀绣厂的公司,遗憾的是这本图谱已经遗失。
——3. 当代蜀绣锦纹针的蓬勃发展——独立锦纹针作品的出现
1989年,成都蜀绣厂绣稿设计师崔虹看到了由毛成武等整理的《蜀绣针法图谱》,觉得里面的锦纹针非常新奇有趣,就根据里面的图样设计了一幅完全由锦纹针构成的蜀绣绣稿,由蜀绣老艺人魏光建绣制成作品《水漫金山》。这一主要由锦纹针构成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反响特别好,获得了1990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成都蜀绣厂领导意识到蜀绣锦纹针作品的市场空缺,返聘已经退休的老师傅们回来继续教授学生,并且专门进行了作品设计,安排下了《西游记》《火把节》《昭君出塞》等多个锦纹针作品任务。设计师崔虹又创作了主要由锦纹针构成的绣稿《火把节》,以及锦纹针占比较多的作品《放风筝》《新装》《剪窗花》《赛龙凤》等。
八九十年代成都蜀绣厂制作的这一批主要由锦纹针构成的作品共有5幅。除了崔虹设计、魏光建绣制的《水漫金山》外,还有由赵映璧、姬金泉设计,多位蜀绣艺人共同合作绣制完成的《西游记》。崔虹设计的《火把节》最终完成为三幅蜀绣作品,一幅由杨德全与郝淑萍在1992年共同绣制完成,另外两幅由二人分别绣制完成。1998年,杨德全在原设计稿上进行了色彩和图案的改动,绣制成了同名作品《火把节》。而郝淑萍在退休后成立工作室,于2002在《火把节》原设计稿上增加了更多的彝族火把节元素,创作出了富有活力的另一个版本——《快乐的火把节》。此外,姬金泉与卢延光共同设计了《昭君出塞》,郝淑萍使用精湛的蜀绣锦纹针技艺将这段历史故事生动地展现在作品之中。这一系列作品的完成,不仅体现了蜀绣艺人、绣稿设计师对蜀绣技艺传承的执着与责任感,也彰显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这些作品的诞生,见证了老一代蜀绣艺人的智慧和技艺,更为蜀绣锦纹针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表3 成都蜀绣厂八九十年代制作的5幅锦纹针绣品

三、蜀绣锦纹针与其他绣种中类似针法的比较分析
锦纹针虽然是蜀绣中极具特色的一种针法,但类似的针法在其他绣种中也并非无迹可循。苏绣、粤绣、湘绣、顾绣、秦绣、京绣、汴绣等绣种中皆出现过类似针法。
表4 蜀绣锦纹针与其他绣种的对比

苏绣中类似蜀绣锦纹针的针法有“编绣”和“网绣”。编绣又分编针、格锦针。苏绣编针与蜀绣锦纹针中的布纹编织锦原理相似,都是将绣线横纵交错模仿经纬纱后,通过编织的形式来表现各种图案花纹,编针形如竹编花纹,有三角、六角和菱形多种,适宜绣制竹篮、竹笠以及日用绣上做装饰用。苏绣格锦针与蜀绣格子编织锦原理一样,由横纵斜组线交叉相压而成,方法是用横、纵、斜的线条搭成方形、三角形、六角形等连续几何形的小单位,然后在这些基本格上运用连续顺序相压的方法用不同色线表现出各种格子花纹。苏绣中的网绣是运用网状组织方法绣制,和蜀绣锦纹针中的菱形格子编织锦相似,先规划好大概格距,再按照一定距离铺出相交的两组直线,搭出菱形格子,最后在两组线相交处用钉针钉住使其稳定。在完成格子搭建后,可以使用苏绣中的其他针法绣制格子内部图案。如表4中苏绣作品清代红色缎绣百子图中“龙灯”的躯干部分、小孩的裤装等多处用到了网绣,变化灵活,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网绣也常用于苏绣作品中人物的围裙、衣边、头巾上和帐沿上。苏绣作品清代石青缎地打籽加平绣人物插屏中人物的衣裙花纹与蜀绣锦纹针的大栀子锦针法一致,由丝线拉拽而形成多边形纹样。
粤绣包括以广州为中心的“广绣”和以潮州为代表的“潮绣”两大绣派。广绣中的蓬眼针、编织针、方格网针、迭格针与蜀绣锦纹针类似。广绣蓬眼针是编绣的一种,铺好底后搭建菱形格子,然后在菱形近交叉处,按照蓬眼的形状用编织法一挑一压地绣,这种绣法类似于在蜀绣锦纹针里面的菱形格子编织锦的基础上穿插绣线。广绣编织针也是编绣的一种,绣制方法与蜀绣平纹编织锦一样,先拉出几组平行线,然后按照所需规律穿插另外几组平行线,相交的两组平行线之间通常是“挑”“压”关系。广绣中常采用两条直线穿两条横条,行话称为“压二穿二”,“压三穿三”略同,并以此类推。广绣编织针常用来绣制竹笠、草织制品及粗纹布袋等。广绣方格网针的绣制方法与蜀绣拉花技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蜀绣拉花技法是丝线间互相拉拽而形成几何纹样,广绣方格网针则是先用三根平排的绒线,间成正方形格子,在方格的交叉点用钉针钉牢,然后在方格内三根绒线中,除当中一根不动外,其余两根都在所紧贴的方格中钩成三角形,并以钉针钉牢。它的原理也是丝线间互相拉扯而形成几何纹样。广绣迭格针也是编绣的一种,与蜀绣格子编织锦和苏绣格锦针一样,将纵横丝线分组排放,利用铺针绣法绣一组“纵线”,再绣一组“横线”,让两向的丝线按照固定距离相叠而铺,形成格子编织纹理。其特色在于层次的体现以及立体感的塑造。清代广绣荷包中坐骑纹理表现就用到了迭格针。
为什么其他绣种里面也存在着与蜀绣锦纹针类似的针法呢?这是因为,不论是哪个绣种,其题材往往都会涉及人物,而人物题材的表现又需要考虑服饰纹样以及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为了有效地表达服饰纹样和人物生活环境中的特殊纹理物品,各个绣种在绣制目的上逐渐趋于一致,这也是不同流派绣种之间针法出现相似的重要原因之一。相似的需求、相似的可供模仿的资源,以及相似的绣制材料,导致不同绣种流派中出现了相似的针法解决方案。
四、蜀绣锦纹针独树一帜原因分析
既然其他绣种中也存在着与蜀绣锦纹针类似或者一模一样的针法,为什么只有蜀绣把这种针法扩展为一个大类并且创作出独立的锦纹针作品呢?笔者认为,蜀绣锦纹针针法能扩展成蜀绣中的一个针法大类的原因之一是拥有蜀锦这个取之不竭的“素材资源库”。成都自汉代即设立锦官,当地的织锦技术一直得到良好发展,丰富美丽的织锦纹样层出不穷。而蜀绣蜀锦同出一地,相辅相成,蜀绣锦纹针发展具有本土优势。其他绣种在绣制人物服饰时虽也使用编绣、网绣、编织针等针法绣制纹样,但并不像蜀绣锦纹针一样数量多到能够细分且构成体系。同时,在蜀绣发展的千百年间,历代蜀绣艺人早已有意识地对锦纹针进行创新,在基于蜀锦纹样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经验,利用几何变换延伸出了多种锦纹针纹样。直至1986年,已梳理总结出78种锦纹针标样,与另外54种基础针法一起汇集成了《蜀绣针法图谱》,如今还有吴玉英等一大批蜀绣艺人坚持锦纹针的收集整理和发展工作。蜀绣锦纹针实质上是蜀绣基础针法间的变换组合,设计与制作上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创新性”和“原真性”并不冲突,并没有在这样不断的人为主观变化中,过度衍生而失去其“原真性”。
锦纹针针法的日益丰富为蜀绣锦纹针独立作品的出现夯实了基础,而优秀设计师的设计探索则是导致蜀绣锦纹针独立作品出现最直接的原因。历代蜀绣艺人们口授手教下的“锦纹针素材库”与新时代设计师的创新设计理念激烈碰撞,促进了独立锦纹针作品的出现。在蜀绣的发展历程中,蜀绣的“技”与“艺”一直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技”的创新动力来源于“艺”的需要,所有的针法创新都是来源于制作效果的需要;同时,“技”的针法积累也为“艺”的设计突破提供了硬件条件。独立蜀绣锦纹针作品《水漫金山》《火把节》《西游记》《昭君出塞》不同于传统的绣稿设计,运用了几何模块化设计简化、重组了画面,让画面更加自由抽象,个性鲜明。更重要的是,这批作品打破了蜀绣锦纹针一直以来的辅助地位,让其作为主要针法出现在作品中,而不仅仅囿于人物服饰和特定的纹理质感表达上。
蜀绣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社会环境的变迁,随之带来的政策更迭、经济起伏、文化交流都影响着蜀绣的发展。蜀绣锦纹针的发展随蜀绣一起被嵌于国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其独立作品的出现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多重要素的交织互动导致的,这也正是独立蜀绣锦纹针作品出现的外部原因。1978年10月,当时的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亲自到成都蜀绣厂考察后,批示有关部门投资110万元为其修建新厂,建成后的新厂比原厂面积扩大了一倍多。1990年10月,成都市人民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决定成立成都蜀绣研究所,与成都蜀绣厂挂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这标志着成都蜀绣厂、成都蜀绣研究所成为一个集设计、生产、经营、科研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国家的大力支持,催动了成都蜀绣厂生产制作环境与研究创新环境的优化,提升了蜀绣艺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为蜀绣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同一时期,国家也意识到工艺美术对拉动旅游业经济的重要性,希望大力发展我国的工艺美术旅游品市场。1980年,国家经济委员会《关于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生产和经营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指出,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加强科学研究和产品的设计力量,大力发展具有民族风格和游览区特色的产品,积极挖掘和组织民间传统工艺品的生产,使旅游产品富有纪念意义”。成都蜀绣厂恢复正常生产后,及时抓住了当时对外开放、旅游市场迅速发展的机遇,大力开发旅游新产品,扩大外贸出口。旅游市场的推波助澜促进了绣品,特别是工艺欣赏品的产量增多、产值增大,成都蜀绣厂经济效益稳步提高。1980年成都蜀绣厂的利润是17.34万元,到1993年时,利润已经到达了93.03万元。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成都蜀绣厂每年都要接待许多来川参观、购物的外宾和港、澳、台同胞,并且常派绣工到国外展示刺绣技艺和参加刺绣作品展销,蜀绣工艺品被销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增加了外汇收入,弘扬了巴蜀文化。极其频繁的互动交流开拓了蜀绣艺人的眼界,促使蜀绣艺人感受到了文化差异,为蜀绣吸纳了新兴的设计理念,推动着蜀绣艺人不断推陈出新。
从本质上来说,手工艺的生产也是艺术的生产过程,其产品的形式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流变的。社会政治环境的日益稳定、蜀绣厂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跨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新理念摄入,在时代赋予的政治、经济、文化三重刺激下,蜀绣艺人们受到极大鼓舞。除上述说到的针法整理工作外,新产品开发也大有突破,不仅出现了独立的锦纹针作品,还出现了仿唐卡单面绣、仿年画单面绣、“线条绣”单面绣等新产品。蜀绣工艺品的产品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过去日用品、观赏品居多的基础上,出现了蜀绣高档收藏品这一类新品种,它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藏意识的增强而出现的。这一类产品一般指蜀绣中单、双面绣品中的精品,制作难度相对较大,出自高级绣工或大师之手,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而独立锦纹针作品以其极高的收藏价值亦属于这一品类。
独立锦纹针作品的出现,也是成都蜀绣厂为蜀绣锦纹针做的一次“生产性保护”措施,厂内领导层接连下达了独立锦纹针的制作任务,先返聘已经退休的熟练掌握锦纹针技法的老师傅进行了首部作品制作,后又召集高级绣工联合制作大幅作品。“生产”是出于经济层面的考虑,独立锦纹针作品作为高档收藏类的商品,是蜀绣厂对新产品的开发成果;“保护”则是蜀绣厂希望这一类产品能够作为量化的蜀绣锦纹针传承载体而做出的一次抢救保护锦纹针的实践。内部的蜀绣艺人传承下的资源累积和优秀设计师的设计探索,外部大环境影响下导致的重大产品结构变化,内外结合安排实施的“生产性保护”,最终催生出独立的锦纹针作品。
结语
蜀绣锦纹针通过刺绣的方式实现对织锦图案的模仿和再造,是蜀绣中极具特色的一种针法,可分为编织锦、拉花锦、闩花锦、做花锦、组合锦五大种类。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原成都蜀绣厂制作的一批独立锦纹针作品,不仅展现了蜀绣锦纹针针法的独特魅力,成为蜀绣发展历史中璀璨的珍宝,更标志着蜀绣锦纹针已经可以作为主导针法出现在作品中。基于文中蜀绣锦纹针与其他绣种中类似针法的比较分析,可知只有蜀绣才有独立锦纹针作品出现的动因:历代蜀绣艺人对锦纹针的传承和积累,与新时代设计师的创新设计理念激烈碰撞是独立锦纹针作品出现的人员因素;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变迁,随之带来的经济起伏、政策更迭、文化交流都是独立蜀绣锦纹针作品出现的外部原因;蜀绣厂所作出“生产性保护”措施则是内外因结合下的一次保护锦纹针的实践。尽管蜀绣锦纹针由于历史原因没有留下任何系统的文字资料,但如今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和蜀绣艺人、蜀绣研究者的努力下,蜀绣锦纹针正在逐步被收集、整理并系统化、规范化。蜀绣锦纹针必将以崭新的姿态贡献蜀绣艺术独特的魅力和智慧。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守望与传承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