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文创——手工艺如何获得科技的助力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学术交流
研讨 | 非遗文创——手工艺如何获得科技的助力
时间:2023-06-16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103      分享:

“现代科技已经不只代表一种新技术、新生活方式,正在迅速渗透并重构遗产,并使自己成为人类遗产的一部分。”

“时效性、交互体验、文化多元传播是手工艺传承创新的关键原则。”

“科技再进步,我们也要坚守手工这个‘本’。”

“返本开新,打造促进传统工艺行业的文化池与经济池,这或许是中国文化走向产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如果只有手工没有科技,我相信手工艺是不能发展的。缺少科技的加持,手工就难以获得发展的动力。”

“只有手工艺与科技相互赋能,才能更好地见人、见物、见生活。”

2023年6月10日,由深圳市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龙华区区重点建设推进中心、观澜街道办事处主办,观澜湖集团、观澜湖艺工场、观澜湖手艺工场、《中华手工》和深圳观澜湖文创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文博会·观澜湖艺工场分会场活动“国匠荣耀·第七届手工艺创新盛会”在深圳龙华区观澜湖硬石酒店举行。“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自2016年第一次举办以来,如今已成为享誉行业及社会的文博会标杆活动。

在工业化进程及AI人工智能强势袭来的当下,手工艺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本次盛会以“手工艺+科技”为主题,邀请手工艺及跨界行业的从业者汇聚一堂,用理论、实践、思想进行相互碰撞,共同分享、探索传统手工艺的振兴之路。本届盛会分为3大研讨板块——“数字与科技”“人文与创意”“非遗与未来”,一群怀揣梦想、勇于探索的从业者,不断地尝试新材料、新创意、新设计、新思维、新科技、新模式……让手工艺与科技双向奔赴,使其进一步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观澜湖执行董事李佳琦女士在致辞时提出了3个问题:如何用手造文化升华我们的生活美学?如何用传统手工艺传承中国文化?如何用匠心推动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的升级?她认为这不仅是“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所探讨和追寻的主题,更是一个行业,甚至国家需要考量的问题。盛会现场,《中华手工》发布了“2023中国手工艺与科技融合发展调研”阶段性报告,反映出行业与市场对手工艺与科技融合现状与趋势的了解、认知、思考及担忧。

论坛一
丨数字与科技丨


宋俊华,广东省非遗促进会会长、教授,手工艺与科技融合的模式选择》。

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传统技艺和民间美术密不可分。我坚守保护传统手工艺的理念,是为了让人们记住我们的根源,保护我们对传统的自觉、自信和自强。传统手工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生活美学,是我们对自然和谐、天人合一哲学观的集中展示。

如今,手工艺正与科技进行融合。我将这种融合归纳为四种演进模式:玩具、镜子、艺术和元宇宙。这些不同形式的结合创造出了未知的收获和风险。为了防范风险,我坚持几个基本原则:首先是遵循非遗保护的伦理原则;其次是弘扬契约精神;第三是建立对话协商机制;第四是因势利导,因情施策。通过系统性的保护措施,我们将过去和未来紧密联系起来,共同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臧小戈,北航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数字化前沿技术与手工艺发展路径探究》。

如何从数字化的角度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艺和非遗?我想数字化技术和传统手工艺是两个核心概念,其中包含3个关键部分:第一,数字化承担了传统手工艺的采集与存储,包括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的收集与保存;第二,数字化为手工艺提供了展示与传播的平台;第三,数字化技术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可能。这些平台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交互式体验,帮助他们学习传统文化与非遗知识,更是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

我总结的手工艺传承创新五大原则,即:时效性、交互体验、多元文化传播、核心化和创新传承。这些原则为数字化时代下的手工艺发展提供了指导,旨在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并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播贡献力量。

 黄清穗,纹藏中国创办人,《中国纹样复兴》

作为中国的纹样工作者,我深知纹样不仅仅是色彩、线条和造型,更代表着中国人对天、地、世界的观念。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到来,许多传统纹样正在逐渐消失,这对我们纹样工作而言是一大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的纹样,我们进行了跨民族、村落的纹样采集工作,将其进行矢量化输出,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文本化梳理。只要我们拥有足够庞大的数据,我们的研究理论就能得到可视化的数据支持。

在当下国潮兴起的时代,我们将传统纹样与不同的现代产品结合起来,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将厚重的文化宝藏赋予新兴产业。总的来说,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创新思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的纹样,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弓华顺,北京上佳正信科技创始人,《魅惑万华镜》

万华镜,顾名思义就是以一物赏万花。它是一种非常有趣和独特的光学装置,能够创造出无数美丽的图案和景象。虽然万华镜是舶来品,但它已经在中国流传了很久,并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每个万华镜都能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每一次转动都会呈现出独特的图案和景象。

万华镜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它能够通过对称和变形创造出美妙的图案,体现出中国人对对称美的喜爱和传统之韵。万华镜的核心在于人,它需要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智慧和创意,突破“筒”的观念,并与国际接轨,为人们带来更多、更好的美妙体验。

 论坛二 丨人文与创意丨

刘美松,字在品牌创始人,《人生需要跨界》。

文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练;文化,能与现代产业有机结合,实现最大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活化的方式,需要聚焦文化、艺术、产品、营销4种维度。返本开新,打造促进传统工艺行业的“文化池”与“经济池”,这或许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向好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以汉字为载体,实现汉字文创产业化。2009年至今,我们有上千款围绕文字的产品,超过200多个专利。如此丰富,追根溯源,是依靠智识的转变,达到独异化、文化化、数字化,从而实现产业化,让“字在”逐渐遍及全国。

詹培明,斯达高瓷艺创始人、潮彩非遗传承人,《与瓷共舞

我来自潮州枫溪,那里是中国的“第二瓷都”,拥有充满魅力的传统手工艺。如今,手工艺与科技紧密相连,如果单纯依靠手工艺,难以获得与时俱进的发展动力。若缺少科技的加持,更不会称之为艺术。今天,我们携手科技,创新陶瓷艺术,才能展现两者融合的魅力。再现珐琅彩,我研究了20年,如果没有珐琅,就没有现代的陶瓷装饰。因为颜料本身是不会附着于陶瓷表面,颜料的颗粒要包裹一层溶剂,这种溶剂就是珐琅。如今,我将摄影作品和陶瓷相结合,更能达到与瓷共舞的状态,也保证了作品的纯粹性,让潮彩传递出大国气质与时代风采,推动传统工艺行业的持续发展。

尹文 ,大道造物品牌创始人,《非遗设计中的器与技》

我们一直专注于非遗设计,力求通过创意设计为大众生活锦上添花。传统工艺的发展,需要以器物支撑。制器尚象,天地人和。器物的诞生遵循一定的逻辑,并于每个时代展现出功能之美、技艺之美、精神之美与艺术之美。器物承载着文明,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各种纹饰,取自于天地的各种造型,是精神的链接。那么,何为当代之器?或许其蕴含着新理念、新工艺、新场景与新传承。美器与时代融合,非遗与科技相拥,亦是手工艺面向未来所需探讨的新话题。如今,我们在全国进行非遗的技艺创新、产品开发研究,将非遗与现代结合,守正创新。当道器合一,文化艺术便接连产生。

梁振运,振远文化集团董事长,《创变:文旅演艺的进化与创新》

文旅演艺经历了从光影演艺变化、演艺空间变化、演艺形式变化、观众观演角色变化和创收方式变化5大变革,每一次变革都创造性地将新技术融入文旅演艺,收获了瞩目的成效。文旅在不确定性和周期律的多重冲击下,文旅演艺更要以文化为核、剧本为王、科技为翼、运营为胜。要用市场思维和运营思维来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产品,要用传统营销和数字营销来拓展影响力和收益力,要以变制变,并找到确定性因素来深耕它。此外,文化创意人的眼界、视野和胸怀,决定了作品能否跨界,从而打造出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型作品,这无论对手工艺创作者还是非遗传承人,都有潜在的启发意义。

论坛三丨非遗与未来丨

王智 ,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专职副主任,《在丝路起点讲好中国非遗故事的思考》

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是否存在矛盾?在古代,马的两侧有两枚铜环,名叫“节约”,不仅具有节制、约束马匹的作用,还具有相当于现代交通工具刹车、转向的功能,这就是古时候的高科技;陕西有一位名叫张天伟的风筝制作大师,他从不做同样的风筝,他的风筝甚至可以加入齿轮,然而他的家人都未学习这门技艺。这是非遗没落的悲哀吗?非也。张老的儿子是飞机设计师,孙子是航天专家。都是天上飞的,不仅没有没落,还一代更比一代强,因为他们从小就在心里种下了“飞天”的科技基因……这就是手艺的传承、手艺的智慧,也是手工艺的高科技所在。直至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蕴藏着科技元素,并指引我们前进。

邓运姣,湖南雨花非遗馆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至关重要,手工艺“非遗+”的融合发展模式能延展出更多新业态与新消费。每一位从业者都需要探索非遗背后的内容和内涵,需要思考非遗与文创、教育、旅游、展演、互联网等的深度融合,形成品牌战略,打造资源平台,将传统手工艺转化为产业,实现产业孵化与创新,从而推动传统工艺可持续发展。而且在发展中,对于年轻群体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尊重,无论是作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他们都是主力军,而且潜力巨大。

刘鑫,淘宝手艺人项目负责人,《淘宝上的非遗创承》

创承,不仅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我们以创新给予非遗崭新的未来。让手工艺与非遗达到线上、线下结合是很重要的,因为手工艺产品只有通过线下零距离跟大众接触,才能让消费者感受其魅力和价值。如何让非遗项目与当代设计、市场、消费喜好、生活需求相结合更是重中之重。以王的手创、芽小七、小黄香蕉、喵有型等为代表的淘宝各大品牌,它们通过文创设计与研发,让非遗有了合理的价格,让大众“喜欢得上,消费得起”,助推非遗融入大众生活,从而使非遗更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展现更多、更好的国潮文化。

朱炳帆,广州文木公司总经理,《新技术在非遗传播的应用和价值》

在我们看来,新技术不仅仅指新科技,也包括新文创、新理念、新设计、新营销等。新技术在非遗传承中的应用可从3方面解读。一是当下可以通过高新技术与非遗项目紧密连接。例如,通过数字捕捉技术、3D打印等技术,实现数字化成型和制作,这一技术可以大量运用于传统技艺类和传统美术类的非遗项目;二是利用新技术实现非遗场景的更新换代。在各地的非遗场馆或景区,沉浸式演出、隔空交互、绘画投影等互动科技的应用得到了充分结合,增强了非遗的互动性与体验感;三是新技术促进非遗品牌的广泛传播。我们希望借助新技术、新手段对非遗或手工艺品牌进行更为广泛的传播、推广,同时也带来新科技、新技术在非遗场景中的应用。

严敬群,中国民协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副主任,《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路径》

不同的非遗项目一定要区别对待。有些非遗项目难以融入现代生活,可以通过保存实物、数字化、入选教材等手段进行保护。另一类是历史上本来就广受市场欢迎的非遗项目,比如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可以通过商业运营打开市场;而传统音乐类、传统戏剧类则可以进行部分商业化转换。所以,非遗需要区别对待。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还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巧妙利用各种创新科技,通过现代设计将产品推向市场,充分挖掘非遗中的文化、科技、技艺等,发挥其经济价值,让那些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非遗项目得到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 2023中国手工艺与科技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

 文丽君 ,中华手工文化研究发展中心执行主任,《中华手工》主编

科技改变世界,手艺维系世界。当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传统手工艺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科技的介入,让手工艺有了全新生态。当下,从业者与消费者亦对手工艺与科技的融合抱有极大信心,只有两者相互赋能,才能让手工艺与科技更好地见人、见物、见生活。在“中国手工艺与科技融合发展调研”中,大家对3D打印等新科技并不陌生,也在积极拥抱新技术。特别是近年来火遍全球的NFT技术吸引了不少传统工艺从业者的关注,并将产品进行数字化转换。在消费端,人们更加了解的是游戏和动漫的融合,以用户为导向的手工艺科技产品或许更加讨喜。我们也希望有更多专家、同行与我们一起,提出分析与想法,不断为行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 国匠荣耀·推动奖与创新奖|

“国匠荣耀~推动奖”获得者严敬群颁奖词:

他以笔为媒,记录优秀传统文化。依托中国民协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深入研究中国民间文艺和传统非遗技艺,整合非遗传承人资源,与众多企事业高校联合,多维度传播激活非遗优势资源与专业平台,推动促进非遗教学和传承创新。

信念是前进的力量,创新是发展的路径。“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设置的“推动奖”和“创新奖”,今年遴选出16个行业代表,鼓励大家一起奋力前行。

来源: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