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继锋:关于传统雕塑空间的几点思考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唐乾陵神道石刻群,石柱位于神道最前端最为醒目的位置,石柱与阙楼、石刻等建筑、石刻构成一个地上地下一一对应、互为表里的体系,这一体系将陵域分割为天界、现实和地下。而神道石柱,犹如经过了一扇虚幻之门,带领梦想灵魂由现实进入理想天国。其背后独特的空间架构深藏着唐代帝陵石刻造型艺术的文化观,更暗含着唐代人对于空间宇宙的观念思考。
△ 唐乾陵墓道石刻全景图
唐乾陵作为最高级别的墓葬,其陵墓配套设施也在数量上达到极致。陵墓可分为三重,内城城墙为护卫陵墓主体,东西南北各开一座门,其中在神道最前端以一对石柱为高点起首,后为一对带翼石马,再向北则为石屏鸵鸟,在鸵鸟与翼马之间的距离跨度远远超过其他石刻的阵列长度,鸵鸟之后置五对牵马人和石马,十对石人,一对碑刻,两组60余尊蕃臣石像,再以一对蹲狮收尾,中间放置墓碑题记,形成一种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视觉空间布局。
△ 乾陵神道
在平面空间构图上,前段2/3的石刻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并排排列,在碑刻和蕃臣像部分向外侧扩张空间,蹲狮回归中轴线对称布局,墓碑题记位居轴线中心封闭队列空间,形成空间闭合。在立体空间构图中,以石柱为制高点,依次降低高度至鸵鸟石刻,再由牵马人和石马拔高高度,至碑刻形成第二制高点,再降低高度至蹲狮,又小起高度至墓碑题记处收尾,形成高低错落的曲线型天际线构图。整体石刻空间布局在秩序中寻求节奏,在庄严肃穆、威严崇高的皇权氛围中营造仪式感与秩序美。
△ 唐乾陵神道石柱
△ 唐丰陵神道石柱手绘临摹
△ 乾陵蹲狮
八棱柱柱体表面雕刻着大量体现丰富想象力的物象。在目前已知的唐陵石柱八棱面纹样上,乾陵为蔓草,海石榴纹样,以及瑞兽类;献陵为蔓草花纹;桥陵枝蔓和天马类;泰陵枝蔓类;建陵瑞兽枝蔓纹样;崇陵伎乐飞天;丰陵石柱面纹样雕刻保存较好,可清晰辨认迦陵频伽,獬豸,凤,花卉,吹笛童子;端陵蔓草纹;贞陵蔓草纹饰。[1]棱面以平铺满屏式构图,用简洁流畅的刀法,在整体与丰富、饱满与华丽之间,将逝者引领至更为广袤的多棱宇宙空间。
△ 鸵鸟
.
在石柱布局中,柱身占整体长度的2/3,柱体以略带3°左右的角度向上收紧。下粗上细的渐变式柱体造型,像塔一样的挺拔耸立,增加了直冲云霄的空间延伸感;像山一样的威严庄重,展现了帝王陵的威严与肃穆。柱身的八棱柱体,圆中蕴含的饱满之感,方中带有的刚硬之力,结合凸起棱线,强化了一个由内向外的扩张过程,赋予了石柱雄浑、强健的力量感。
△ 翁仲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