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松:全面推进“岗课对接、课赛融通、课证融合”的育人模式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学术交流
观点 | 柏松:全面推进“岗课对接、课赛融通、课证融合”的育人模式
时间:2022-05-07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596      分享:

一、 “双高计划”带来了高职院校发展的新阶段,院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这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的具体举措。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双高计划”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推动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深度融合,顺应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打造一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为产业向高端升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12所,其中高职(专科)学校1486所;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共有在校生3496.13万人,其中高职(专科)在校生1590.10万人。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体量巨大,但同时也存在着职业教育特色还不够鲜明,体量大而不强、社会认同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建设一批高水平标杆职业院校,发挥其龙头引领示范作用,共享其改革经验和发展模式,带领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双高计划”紧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精准对接区域产业人才需求,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建设一批契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双高计划”紧扣企业生产实际,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校企合作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加强产业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的行业、企业和社会认同度。
对于新建高职院校,“双高计划”为学校建设提供了一系列可参考借鉴的发展范式。一是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文件,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设计了一套高质量的建设标准;二是立项建设的“双高计划”高校,其发展模式为新建高职院校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鲜活案例。在“双高计划”的引领带动下,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其社会认同度将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这为职业教育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如果不抓住机遇加快建设,新建高职院校与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竞争能力进一步降低,发展空间进一步压缩。因此,新建高职院校要对标“双高计划”建设标准,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加强内涵建设,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增强自身吸引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云南轻纺职业学院专业建设的特点和规划
云南轻纺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新建高职院校,在立校之初就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的发展战略,注重文化育人,努力突出轻工纺织底色、艺术特色,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区域优势、民族大省地域优势及滇中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专业建设聚焦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八大重点产业中的旅游文化产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目标,以助力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为指引,努力形成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在专业布局上,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升档次、壮大实力”的原则,不断地调整与优化,旨在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将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药品生产技术列为学校特色和骨干专业重点发展,巩固和提高对我省旅游文化产业、纺织服装产业、食品与消费品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努力在云南省轻工纺织领域形成局部优势。
在开设的专业中,学校将艺术类专业作为发展规划的重点,结合云南丰富的民族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围绕服装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及艺术设计开设有9个专业。在艺术类专业建设上,学校着力推进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深度融合,紧扣产业数字化新时代人才需求,校企共建共管、聚合产业、赋能教育,搭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坚持项目引领,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育人”,全面推进“岗课对接、课赛融通、课证融合”的育人模式。

云南轻纺职业学院校企共建共管、聚合产业、赋能教育总览图

云南轻纺职业学院“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图示

未来学校将以“双高建设”为目标,结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对接纺织服装全产业链,整合全校专业,打造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为核心,服装与服饰设计、人物形象设计、广告设计与策划、工艺美术品设计、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依托产业特点,走产学结合道路,提高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云南轻纺职业学院跨专业产业学院解决方案全景

三、云南轻纺职业学院设计相关专业具备怎样的地域特色?有哪些针对性的人才打造规划。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前设计行业常表现出千篇一律的同质化现象,追求国际化的同时丧失了多元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形式千差万别,也是设计领域宝贵的元素和财富,发掘其地域性,让民族文化因子传承,并向世界展示其文化、艺术价值是设计领域必然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云南省成为东南亚、南亚地区辐射中心,面向孟中印缅的经济走廊。云南有25个边境县,与周边国家有着相同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这也为云南职业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校设计类相关专业主要集中在艺术与产品设计学院、服装学院,本着博雅求是、卓越创新的理念,从“民族”“生态”“文旅”三大内涵发力,努力发掘地方优势产业,积极探索区域经济结构,建设发展与行业相对应的专业群建设。纵向上,依托原有工艺美术品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的专业优势,配合广告设计、视觉传达、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服装配饰等其他专业的建设,逐步形成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开发、服装服饰设计制作专业群。如我们所知道的,云南素有“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历史上古滇国青铜器就以其精湛的铸造技艺和迥异于中原的艺术风格而闻名。学院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于2018年引进了工艺美术大师、“滇鋾”艺术创始人李洪刚老师,共同建立了斑铜全流程实训工作室,在对云南斑铜非遗传承进行研究的同时,也通过创新设计为传统斑铜工艺品制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实现成果转化的同时也为云南文化旅游、金属制造等行业做出积极贡献。横向上,借助学校专业办学优势,设计类专业也不断向食品药品、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等专业辐射、融合,它将成为一种纽带,一种表达方式,无处不在。

学院与昆明博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云南特色工艺产品

校企合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绘制的诺亚方舟生物多样性科普系列丛书

从人才打造规划上看,学校立足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把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符,通过紧密的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三教改革等手段,去探索符合学校与企业、社会、学生多方共赢的培养机制,围绕云南经济发展“三张牌”,以设计创新作为切入点,集中突破相关行业重点环节的岗位能力培养。在培养实施过程中,短期内,着力解决制约当前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如职教师资、实践性工作手册、企业发展需求等问题,长期来看,要找到符合学生年龄阶段、认知规律、企业发展、区域特色等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当前社会对技术型人才在知识储备、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等发展目标。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驱动下,以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迎来发展热潮,急需一大批高水平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发展。技术驱动下工作内容和场景的不断变化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新需求,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需要根据人才成长需求来设计,包括课程、学制、场景都应该满足和适应这样的需求变化。在此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除了掌握艺术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好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较强的设计制作、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外,还需具备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非专业通用能力,同时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能保持对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学习及运用,才能适应新业态下融合型岗位对技术性人才的新要求。基于当前产业发展趋势和校企人才培养积累,云南轻纺职业学院联合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提出数字经济时代职业化人才培养的“π型人才”模型,将产业所需的“π型人才”模型升级为具备跨专业知识结构、项目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π型人才。

 “一跨两融”π型人才职业胜作力模型

五、“双高计划”启动后,高职高专的设计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云南轻纺职业学院在艺术设计类师资队伍建设

“双高计划”不仅在于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同时强调通过引领示范,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云南轻纺职业学院扎根云南,充分吸收云南民族艺术营养,打造特色鲜明的艺术设计专业集群。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不断通过内培外引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积极引进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人才;积极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或担任专兼职教师。同时组建了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工艺大师、企业技术能手和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学校立足专业教学、技艺传承与师生培育,构建了以大师工作室为塔尖、名师工作室为塔身、青年教师团队工作室为塔基的金字塔式工作室育人模式,培养出一批优秀骨干青年教师。


云南轻纺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建设构架

服装设计青年教师工作室部分作品

六、《设计》:请给“后疫情时代”的职业技术型人才提一些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的影响仍在继续,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职业院校需要保持自己的定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后疫情时代,也给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需要我们具备更加健康的心理和体魄,对组织、领导、沟通、表达等通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较强的职业转换和变迁能力,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职业发展。


作者简介:

柏松,云南轻纺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副教授,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时尚设计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民族技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