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机构
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 >
彩塑|彩塑研究与思考——第一届彩塑艺术研讨活动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时间:2023-05-01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309      分享:



2023年4月26日,第一届彩塑艺术研讨活动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主办,民盟中央美术院、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彩塑专业委员会作为学术支持。


建国七十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支持下,曾处于极度衰落状态的彩塑艺术获得了新生,赢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在全国各产区及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出众多优秀的彩塑艺术家,推出了一大批优秀彩塑作品,使古老的彩塑艺术绽放出了时代新花。其中就包括天津泥人张彩塑、无锡惠山泥人、广东大吴彩塑、山西宗教彩塑、陕西凤翔彩塑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转换和艺术的创新等方面的变化和需要,一些传统彩塑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考验,譬如传承了千百年的样式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一些当代着色雕塑怎样与传统彩塑区分,现代雕塑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如何与彩塑继承与发展结合等,有许多领域都亟待从理论、实践、现代教育、产业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第一届彩塑艺术研讨活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中国美术馆,就彩塑艺术的众多问题展开研究及讨论。


本次活动的学术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胥建国先生在会议中谈到,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不仅对继承中国传统雕塑文化、发扬彩塑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一个里程碑,是新时期中国彩塑艺术发展的新起点,对当代中国雕塑建设,进一步挖掘优秀传统艺术,推动中国雕塑艺术走向世界,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长久的影响。通过今天的学术活动,应该清醒的意识到,面对中国几千年璀璨的文化艺术和世界艺术发展的整体趋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需要牢记初心,砥砺前行,任重而道远。因此,在学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彩塑专委会全体同仁一定要加倍努力,不负先辈的嘱托和信任,带领全国广大彩塑工作者和爱好者,把中国彩塑艺术建设好发展好。


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毅谦认为,中国彩塑注重“塑绘一体”,是从色彩、造型、线条、意境等角度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这是一种在创作过程中的先知先觉 。“中国彩塑”是具有历史传统、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历史上的传统彩塑,其传承依赖着匠人的经验累积和口传心授,虽然通过各种交流渠道汲取外来文明的营养,却从来缺乏文人的参与,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支持与史料记录。由于文献缺失等原因,对历代传统彩塑的研究还十分不足,特别是从美术史的角度来探讨其源流、样式、技法与风格等,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课题。怎样确立中国传统彩塑艺术在世界美术史上的地位?怎样继承这些富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而从事现代美术创作?这些问题都有待思考。


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主任于波提到,对中国传统雕塑既要坚守,也要创新发展。从坚守来说,民间美术尤其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一度曾被美术界边缘化,直到在近十年左右,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的努力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彩塑艺术进入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可以见得彩塑艺术逐步再一次融入到了当代美术的大氛围里,并且随着文化自信的加强,相信中国传统美术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振兴与发展。


本次会议还邀请了来自各个学科专业的多位专家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就彩塑艺术进行了学术分享。这些专家学者在有关传统彩塑研究、现代教学、艺术创作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十分有益的探讨,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深入研究。

其中,在题为《泥人张社会化传承研究》的演讲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彩塑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健磊,对于泥人张彩塑的史料进行了全面的收集与整理,他通过相关史料和采访泥人张传承人,研究了泥人张彩塑社会化传承的历史必然性。在演讲中,他谈到了研究的缘起与泥人张彩塑发生发展的时代环境密切相关,且梳理了历代泥人张彩塑的传承方式与脉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彩塑)代表性传承人,山西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院长史延春分享主题为《抟土为神——彩塑创作与研究》,他从本次中国美术馆其个展的主要作品出发,简述了个人创作彩塑与寺观彩塑工程的异同。


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张新沂在会上分享了《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的演讲,他对泥塑艺术的历史和分类进行简要梳理,将泥塑艺术分为宗教信仰类、祭祀纪念类、装饰陈设类、民间玩具类等四类形式,对北方泥塑产区进行概述,并分析了北方泥塑艺术蕴含的文化意义以及发展现状,从政策支持、产业体系、回归生活、理论研究、技术支撑、人才培养、国际视野等七个方面提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途径。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王伟就《广东大吴泥塑艺术研究》在会上进行了演讲。他谈到,大吴泥塑作为南方彩塑的代表,以其为主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梳理了大吴泥塑目前已有的学术研究后,他就大吴泥塑的产生发展历史进行了整理,研究了大吴泥塑对写实手法的借鉴,及其在南方与南洋各国的传播与影响,并分享了对于大吴泥塑的制作工艺、表现特征与审美趣味的研究。


小鸡磕技·可米生活合伙人靳鑫分享了《产业化助力工美事业发展》的演讲,他从艺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角度出发,分享了产业助力工艺美术事业发展的具体案例。他从设计的角度面向大众消费,尤其是面向年轻人消费的角度来进行工作和思考。他认为艺术的高度使得彩塑更具专业与学术价值,产业的广度为桥梁能让彩塑介入大众生活,使得生活更加美好。彩塑需要艺术高度提升学术价值,也引领更多年轻人去接受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此同时彩塑的产业化与消费化使得艺术产品具备使用价值,也让大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刘连第、史力如在题为《泥人张彩塑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科建设探索》的演讲中谈到,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于2017年建立工艺美术专业,其中彩塑专业方向与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建立战略合作,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忠、陈毅谦为特聘教授共同进行学科建设,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彩塑专业委员会共建者之一,积极推动彩塑事业的发展。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雕塑系主任李惠东以《巴蜀石窟行迹杂感》为题,分享了他在行走巴蜀的成都、广元、安岳、大足等地石窟的考察,对于所考察各个石窟的所在地、石窟特点与造像分布进行了梳理与研究。特别是将造像头部、身体、衣纹、服饰等风格变化与东南亚佛教进行了比对,认为巴蜀地区整体来看观音像很多,其总体特征为庄重典雅与世俗化。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学院的李冰老师演讲题目为《中国传统彩塑的教学与研究》,他认为中国的彩塑教育可以采用复合教学模式,其中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传统技艺实践的研习,这是中国彩塑教学的立足之本;另一方是传统彩塑所涉及题材内容等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彩塑的教学还要随时代的审美,和光同尘与时代审美同频共振。做成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为时代增色添彩,丰富人们的生活。这是中国彩塑的出发点也是彩塑的归宿点。对于中国彩塑的教学还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积累知识,形成经典教学实践课程,整理成为文章书籍,更有利于中国本土彩塑造像艺术的更大范围的教学与传播。


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第二工作室主任黄文智在《麦积山北魏中期至西魏窟龛佛像造型样式探源》的演讲中研究对象为天水麦积山石窟较早佛像,其着衣形式和衣褶雕塑样式汲取了云冈北魏中期龛像特征,大约同一时间段,自四川而来的南朝造像样式,亦在石窟中有多处遗存。北魏王朝迁都洛阳以后,以龙门宾阳中洞佛像为代表的洛阳造像样式,引领麦积山龛像一时之风,但其年代明显滞后于新都,多集中在西魏。麦积山窟龛中包含的本地造像样式主要体现在造像碑上,关中和河西造像因素在龛像中也有一定体现。



天津美术学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教师孟媛以新的美术史研究方法介入石窟研究中,在本次会议中分享了题为《入塔观像——以“假想观者”进入北响堂山石窟第九窟》的研究。她以北响堂山石窟第九窟为例,以“假想观者”的视角从三种行进路线进入石窟空间,将佛像、菩萨像、神王像、覆钵塔、供养人、承柱兽等题材组成的石刻艺术作为一个艺术综合体进行整体观看。作为“转轮王塔”的北响堂第九窟在石窟外立面的覆钵塔形窟、石窟内部的中心柱与石窟四壁的覆钵塔形龛得到多次印证,进入洞窟就进入了“佛塔”中,在空间意义上真正做到了“入塔观像”。



故宫博物院馆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彩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黄齐成,就清代彩塑”茶仙人”小器作之修复与研究做了题为《清彩塑“茶仙人”小器作之修复与研究》的分享。他介绍了故宫院藏的清代文物彩塑“茶仙人”的基本情况,该文物由人物造像及配套的小器作(桌、椅)组成 ,人物造像由泥彩塑与绢塑两部分工艺组成,桌子与椅子都是由紫檀木所造。在介绍此文物小器作(桌、椅)的修复情况时,他通过六方面的工作:伤况统计、拆松动件、除尘清理、补配缺失、回装粘接与烫蜡保养,修复完成了此文物,尽可能地还原了此文物的历史原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肖靖在题为《天龙山石窟第九窟造像艺术研究》演讲中提到,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太原西南方向约36公里处,开凿于北朝东魏时期,后历经各个时期的发展,留下了诸多优秀的佛教造像作品。他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与资料,针对天龙山石窟第九窟造像这一具体案例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解读、研究和评鉴。

此外,三峡大学付孝勇副教授也做了精彩的发言。他谈到,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是我国近代雕塑的重要代表,是中国传统泥塑的最后一个高峰,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将泥人张彩塑的造型技巧、精神审美意趣融入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现当代高校艺术教育对中国母体文化越来越重视,在课程教学中,不仅学习了传统非遗的技法,也需要传统造物理论的指导,传统审美文化的补充,不断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 夯实学生的本土文化基础。将彩塑艺术纳入美育课程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非遗的传承和发扬都具有显著的意义。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雕塑系教师姜维、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高级工艺美术师夏青、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工艺美术师宋晓梅,以及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天津科技大学的学生等参加了会议。






彩塑艺术接续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正脉,第一届彩塑艺术研讨活动充分体现出当代彩塑发展的前沿性和学术性,为今后学会在学术道路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希望能够为学术界带来新的关注和思考。

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彩塑艺术专委会公众号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