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机构
教育工作委员会 >
香研|张压西:中国传统美术中的香器——在2022中国香文化高校教育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时间:2022-12-15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79      分享:


11月26日上午,“首届中国香文化高校论坛”开幕,此次论坛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指导,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手工艺术系主任张压西参加高校教育论坛并进行主题演讲。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手工艺术系主任—张压西

张压西以《倚器寻香一中国传统美术中的香器》为主题,对香器的发展史,不同时代、材质和形态的香器演变,讲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生活智慧、人文精神和工艺水平,以及对科学的利用。提出我们对香文化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伴随今天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中国香文化也必将焕发蓬勃的生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展露出美妙夺人的千年神韵。

她讲到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有形和无形的综合艺术文化,它凝聚了古人的生活智慧和人文精神,世代相传,极富东方审美特质。古人谓之:以器载道,道在器中。作为燃香、品香、熏香的专用器皿--香器,因其不同的功能、丰富的造型、精美的纹饰等极具文化价值。不同时代香器的演变,从“物道”的角度直观地记载了我国源远流长的香文化发展的历程,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和工艺水平,更体现着东方的道德伦理、宗教思想以及古典美学的精髓。

通过中国古代传统美术(绘画、雕塑)中追寻传统香文化的足迹,从而探寻古人的审美情趣、生活智慧和人文精神。香无形,而器有形,香器作为古人致雅的生活艺术,在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中,也时常出现它们的身影。我们不妨以传世图画为索引,赏历代香器,品千年香趣。

同时,随着佛教艺术于东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中国,在中国石窟漫长的历史演化进程中,兼收并蓄,互为影响,不断融合本土文化和儒道思想,形成不同时代的特色模式和内涵。其中包含了许多与香文化有关的资料。目前中国佛教造像遗存艺术占中国所有古代艺术的50%,其他艺术包括诸如玉、青铜器、字画、瓷器等等占50%、道教艺术只占1%。

北方的香炉形象主要出现在石窟寺、单体造像和造像碑中,带有较强的宗教性,特别是佛教艺术以及集中在陕西地区的道教艺术,而墓葬图像中出现香炉的情况较少。焚香是佛教道教许多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方的石窟寺、单体造像和造像碑中的香炉形象,除了单独出现,还多出现在礼拜和行香这样的宗教用香场景中。但是出土与宗教明确相关的香炉实物却十分少见 。南方出现香炉形象的图像则主要集中于南朝墓葬当中 ,相对于北方来说,更贴近日常生活中香炉的运以及本土神仙世界的想象。即使有的带有佛教元素,但比起真正严格的佛教图案,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本土化的神仙装饰图案。

从早期壁画中香炉的形象可见,敦煌壁画中的香炉形制逐渐摆脱健陀罗地区香炉影响,与中原地区香炉造型融合,发展出自身具有佛教特色的香炉样式。自北魏至宋元的漫漫香史长卷,于敦煌壁画处铭记留存,成为研究佛教香炉发展历史及中国香炉发展历程的重要图文资料。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之上,民族之香也从未消失,早在汉代,中原地区就引入了西域之香,到了隋唐更是有“南香(两广、海南)”引入。以当代的审美与生活习惯,重审当代香器的形态,从传承中发展,从发展中创新,催生出许多工艺精湛、气质非凡的香器。

香器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发展史的缩影,不同时代、材质和形态的香器的演变,代表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生活智慧、人文精神和工艺水平,以及对科学的利用,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工艺美术的发展史;它与华夏民族共同经历风风雨雨,也见证了辉煌的华夏文明。我们对香文化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伴随今天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中国香文化也必将焕发蓬勃的生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展露出美妙夺人的千年神韵。


原文载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公众号‍‍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